基于实测载荷的转向架构架疲劳试验载荷谱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外载荷识别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载荷谱编制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预期成果与目标 | 第16-17页 |
2 转向架构架载荷分析与测试方案 | 第17-29页 |
2.1 标准动车组转向架构架 | 第17-19页 |
2.2 标准动车组转向架构架载荷系分析 | 第19-22页 |
2.3 构架载荷的直接测试法 | 第22-25页 |
2.3.1 垂向载荷 | 第22-24页 |
2.3.2 横向载荷 | 第24页 |
2.3.3 牵引载荷 | 第24-25页 |
2.4 构架载荷的间接测试法 | 第25-26页 |
2.5 构架动应力测试方案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转向架载荷及动应力线路实测与损伤分析 | 第29-49页 |
3.1 转向架载荷及动应力线路实测 | 第29-30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30-35页 |
3.2.1 误差分析 | 第30页 |
3.2.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35页 |
3.3 转向架构架疲劳评估方法 | 第35-38页 |
3.4 载荷谱编制方法 | 第38-44页 |
3.5 转向架构架损伤分析 | 第44-47页 |
3.5.1 动应力测点实测损伤分析 | 第44页 |
3.5.2 载荷谱损伤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3.5.3 损伤一致性校准 | 第45-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模拟线路实测载荷的疲劳试验方法研究 | 第49-63页 |
4.1 确定疲劳截止限 | 第51-53页 |
4.2 确定应力依据点 | 第53-54页 |
4.3 缩减应力-时间历程方法 | 第54-55页 |
4.3.1 单点应力-时间历程缩减方法 | 第54页 |
4.3.2 多点应力-时间历程缩减方法 | 第54-55页 |
4.4 缩减载荷-时间历程方法 | 第55-60页 |
4.5 缩减前后载荷谱损伤对比 | 第60-61页 |
4.6 损伤一致性校准 | 第61-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5.1 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