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中国新诗概念与特征 | 第11-14页 |
第一节 "中国新诗"的界定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新诗的特征 | 第12-14页 |
一、主体精神 | 第12-13页 |
二、意象与意境 | 第13页 |
三、语言格式与鉴赏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新诗的教学意义 | 第14-18页 |
第一节 诗歌教学的历史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新诗文本意义的教学功用 | 第16-18页 |
第三章 高中新诗教学现状 | 第18-28页 |
第一节 教材层面 | 第18-20页 |
第二节 考核层面 | 第20-25页 |
第三节 教师层面 | 第25-27页 |
第四节 学生层面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关于新诗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进策略 | 第28-42页 |
第一节 新诗教学的内容改进 | 第32-35页 |
一 归类比较教学 | 第32-33页 |
二 抓住意象开放解读教学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新诗教学的方式改进 | 第35-42页 |
一 朗读教学 | 第35-37页 |
二 多媒体辅助教学 | 第37-39页 |
三 模仿写诗教学 | 第39-42页 |
总结 | 第42-4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一 关于高中新诗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45-46页 |
附录二 关于高中学生学习新诗情况的调查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