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微课程设计与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内容与价值第11页
        1.2.1 研究内容第11页
        1.2.2 研究价值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11-12页
        1.3.2 案例分析法第12页
        1.3.3 访谈法第12页
    1.4 研究综述第12-15页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国外对于微课程的研究第12页
            (2)国内对于微课程的研究第12-13页
            (3)创新点第13页
        1.4.2 理论支持第13-14页
        1.4.3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1.5 论文结构第15-16页
2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微课程设计的模式建构第16-20页
    2.1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微课程设计的依据第16页
    2.2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微课程设计的目标分析第16-17页
        2.2.1 初中古诗文微课程的总目标第16页
        2.2.2 初中古诗文微课程设计的内容目标第16-17页
        2.2.3 初中古诗文微课程的技术目标第17页
    2.3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微课程设计的分类与模板第17-18页
        2.3.1 微课程分类第17-18页
        2.3.2 设计模板第18页
    2.4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微课程设计步骤第18-19页
    2.5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微课程设计的评价第19-20页
        2.5.1 初中古诗文微课程的评价原则第19-20页
        2.5.2 初中古诗文微课程评价的实施第20页
3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微课程设计第20-36页
    3.1 学习的现状分析与微课程意识调查第20-25页
        3.1.1 教材编写第20-21页
        3.1.2 教师的教学及微课程意识第21-23页
        3.1.3 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对微课程认识第23-25页
    3.2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微课程的教学实践第25-36页
        3.2.1 朗读类微课程的教学建议第27-29页
        3.2.2 背诵类微课程的教学建议第29-31页
        3.2.3 默写类微课程的教学建议第31-32页
        3.2.4 翻译类微课程的教学建议第32-34页
        3.2.5 赏析类微课程的教学建议第34-36页
4 微课程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第36-42页
    4.1 强调课前指导与预习第37-39页
        4.1.1 强化了古诗文诵读的训练第37-38页
        4.1.2 补充了古诗文背景的介绍第38-39页
    4.2 调整课堂教学活动与过程第39-41页
        4.2.1 增强学生对于课文的自主赏析意识第39-40页
        4.2.2 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赏析和理解第40-41页
    4.3 完善课后教学评价第41-42页
        4.3.1 强化了学习的检测功能第41页
        4.3.2 强化了教师对于作业的指导第41-42页
5 古诗文微课程的设计特点第42-44页
    5.1 自身优势明显第42页
    5.2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第42-43页
    5.3 有助于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第43页
    5.4 有利于加强学习者之间交流第43页
    5.5 有助于整合学习资源,建立微课程资源库第43-44页
6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44-45页
    6.1 研究成果第44页
    6.2 研究不足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附录第49-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深度学习研究
下一篇:微课程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