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信息化微时代的到来 | 第9-10页 |
1.1.2 非正式学习的趋势 | 第10页 |
1.1.3 信息化环境对高校教师能力的要求 | 第10-11页 |
1.1.4 传统教师培训的困惑 | 第11页 |
1.1.5 研究课题的引入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2.1 微课程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2.1.1 从概念定义看研究方向 | 第17-19页 |
2.1.2 从研究数量看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 第19-20页 |
2.1.3 从相关概念的应用内涵来分析 | 第20-21页 |
2.1.4 微课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发展 | 第21-22页 |
2.1.5 基于微课程教师培训的概念和特点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2.1 成人学习理论 | 第22-25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页 |
2.2.3 学习分类理论 | 第25-26页 |
2.2.4 现代培训理念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微课程的案例研究和实现方式 | 第28-38页 |
3.1 可汗课程相关案例研究 | 第28-32页 |
3.1.1 课程介绍:《三角形——证明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 第28-29页 |
3.1.2 课程分析 | 第29-31页 |
3.1.3 可汗课程的特点 | 第31页 |
3.1.4 可汗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区别分析 | 第31-32页 |
3.2 微课程设计原则和应用模式 | 第32-38页 |
3.2.1 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 第32-34页 |
3.2.2 微课程的应用模式 | 第34-37页 |
3.2.3 微课程设计的注意要点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微课程应用 | 第38-56页 |
4.1 关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 第38-47页 |
4.1.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与需求分析思路 | 第38-39页 |
4.1.2 调查数据以及结果分析 | 第39-47页 |
4.2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微课程 | 第47-53页 |
4.2.1 《Google高级搜索--文件格式搜索》微课程设计 | 第48-51页 |
4.2.2 《信息资源下载技巧—利用FlashGet下载FTP文件》微课程设计 | 第51-53页 |
4.3 实施微课程培训 | 第53-56页 |
4.3.1 体验微课程 | 第53页 |
4.3.2 满意度调查 | 第53-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56页 |
5.1.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5.1.2 研究创新点 | 第56页 |
5.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56-58页 |
5.2.1 研究局限 | 第56-57页 |
5.2.2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附录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需求分析问卷 | 第58-61页 |
附录2:高校教师使用微课程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