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走行部分论文

新型支重式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多轴转向架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第11-14页
    1.3 国外多轴转向架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第14-15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拟解决的问题第15-16页
第2章 支重式转向架方案分析第16-24页
    2.1 总体方案设计第16-18页
        2.1.1 构架第17页
        2.1.2 支重轮第17页
        2.1.3 轴箱定位第17页
        2.1.4 基础制动和导向轮对第17-18页
    2.2 支重式转向架方案可行性分析第18-23页
        2.2.1 曲线通过横移量计算第18-20页
        2.2.2 支重轮有效搭载量第20-22页
        2.2.3 支重轮受力分析第22-23页
        2.2.4 载重分配第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分析第24-46页
    3.1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第24-26页
    3.2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第26-33页
        3.2.1 车辆系统主要结构和模型处理第26-27页
        3.2.2 模型主要参数和自由度第27-30页
        3.2.3 轨道激励第30-31页
        3.2.4 SIMPACK车辆动力学模型第31-33页
    3.3 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第33-44页
        3.3.1 运动稳定性第33-34页
        3.3.2 曲线通过性第34-41页
        3.3.3 车辆平稳性第41-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模型结构优化与对比第46-65页
    4.1 结构参数优化第46-49页
    4.2 转向架结构对比第49-50页
    4.3 动力学性能对比第50-63页
        4.3.1 运动稳定性对比第50-51页
        4.3.2 曲线通过性能对比第51-57页
        4.3.3 磨耗指数对比第57-61页
        4.3.4 车辆平稳性对比第61-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1 研究结论第65-66页
    2 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表1 支重式转向架车辆动力学安全性指标第71-76页
附表2 优化后支重式转向架车辆动力学安全性指标第76-8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轨距动车组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地铁车辆座椅抖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