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3 述评 | 第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论文的难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5.1 难点 | 第17-18页 |
1.5.2 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政治参与内涵 | 第19页 |
2.1.2 网络政治参与内涵 | 第19-20页 |
2.1.3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内涵 | 第20-21页 |
2.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参与思想 | 第21-22页 |
2.2.2 列宁的政治参与的思想 | 第22-23页 |
2.2.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思想 | 第23-25页 |
3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调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34页 |
3.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总体状况 | 第26-31页 |
3.1.1 网络政治参与基础牢固 | 第26-27页 |
3.1.2 网络政治参与认知正向 | 第27-28页 |
3.1.3 网络政治参与途径众多 | 第28-29页 |
3.1.4 网络政治参与形式多样 | 第29-30页 |
3.1.5 网络政治参与内容丰富 | 第30页 |
3.1.6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合理 | 第30-31页 |
3.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4页 |
3.2.1 网络政治总体参与度偏低 | 第31页 |
3.2.2 网络政治参与意愿淡薄 | 第31-32页 |
3.2.3 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复杂化 | 第32-33页 |
3.2.4 网络政治参与效能感偏低 | 第33页 |
3.2.5 网络政治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参与 | 第33-34页 |
4 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原因 | 第34-41页 |
4.1 社会环境因素 | 第34-36页 |
4.1.1 国内环境因素 | 第34-35页 |
4.1.2 国外环境因素 | 第35页 |
4.1.3 网络平台因素 | 第35-36页 |
4.2 制度及法律因素 | 第36-37页 |
4.2.1 制度因素 | 第36页 |
4.2.2 法律因素 | 第36-37页 |
4.3 政府行为因素 | 第37-38页 |
4.3.1 政府信息公开度不足 | 第37页 |
4.3.2 政府网络互动交流机制不健全 | 第37-38页 |
4.3.3 政府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善 | 第38页 |
4.4 大学生个体因素 | 第38-41页 |
4.4.1 网络政治鉴别能力不强 | 第38-39页 |
4.4.2 网络政治参与心理不成熟 | 第39页 |
4.4.3 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欠缺 | 第39-41页 |
5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策研究 | 第41-48页 |
5.1 以主流政治文化为引领,确保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 | 第41-43页 |
5.1.1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建立网络舆论新阵地 | 第41-42页 |
5.1.2 对传统媒介加以利用,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联动 | 第42页 |
5.1.3 增强互联网中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引导和互动 | 第42-43页 |
5.2 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与法律保障 | 第43-44页 |
5.2.1 完善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建设 | 第43-44页 |
5.2.2 健全网络政治参与法律法规 | 第44页 |
5.3 增强政府网络平台功能,履行网络时代的政府职能 | 第44-46页 |
5.3.1 增强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网站透明度 | 第44-45页 |
5.3.2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网络服务功能 | 第45-46页 |
5.4 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 第46-48页 |
5.4.1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 第46-47页 |
5.4.2 通过网络道德和法律建设提升大学生网民政治文化素质 | 第47页 |
5.4.3 通过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政治参与观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