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内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管理概况 | 第9-10页 |
1.2.2 国外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管理概况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1 山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安全管理 | 第12页 |
1.3.2 山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费用管理 | 第12-13页 |
1.3.3 山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组织模式 | 第13页 |
1.4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3-15页 |
1.5.1 文献研究 | 第13-14页 |
1.5.2 比较研究 | 第14页 |
1.5.3 案例分析 | 第14页 |
1.5.4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 | 第16-17页 |
2.2 安全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1 策划 | 第17-18页 |
2.2.2 实施 | 第18页 |
2.2.3 检查 | 第18页 |
2.2.4 改进 | 第18页 |
2.3 成本控制理论 | 第18-20页 |
2.3.1 运维成本预测 | 第18-19页 |
2.3.2 运维成本计划 | 第19页 |
2.3.3 运维成本控制 | 第19页 |
2.3.4 运维成本核算 | 第19页 |
2.3.5 运维成本分析 | 第19页 |
2.3.6 运维成本考核 | 第19-20页 |
2.4 组织结构理论 | 第20-22页 |
2.4.1 职能组织结构 | 第20页 |
2.4.2 线性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2.4.3 矩阵组织结构 | 第21-22页 |
第3章 闽西北山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现状分析 | 第22-35页 |
3.1 闽西北山区与闽东南沿海高速共有机电系统设备分析 | 第22-25页 |
3.1.1 收费系统 | 第22-23页 |
3.1.2 通信系统 | 第23-24页 |
3.1.3 监控系统 | 第24-25页 |
3.1.4 电力系统 | 第25页 |
3.2 闽西北山区高速公路特有机电系统设备分析 | 第25-29页 |
3.2.1 通信系统 | 第25-27页 |
3.2.2 监控系统 | 第27-28页 |
3.2.3 电力系统 | 第28-29页 |
3.3 闽西北山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 第29-35页 |
3.3.1 安全管理方面 | 第29-31页 |
3.3.2 运维费用方面 | 第31-33页 |
3.3.3 组织模式方面 | 第33-35页 |
第4章 闽西北山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问题改进措施 | 第35-55页 |
4.1 闽西北山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安全问题改进措施 | 第35-38页 |
4.1.1 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 第35-37页 |
4.1.2 执行安全生产制度 | 第37页 |
4.1.3 检查安全生产制度 | 第37页 |
4.1.4 反馈改进安全生产制度 | 第37-38页 |
4.2 闽西北山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成本问题整改措施 | 第38-40页 |
4.2.1 优化设计方案按需安装 | 第38-39页 |
4.2.2 加强维护改善隧道环境 | 第39页 |
4.2.3 科学运营优化照明模式 | 第39-40页 |
4.3 闽西北山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组织结构问题改进措施 | 第40-42页 |
4.3.1 路段监控中心 | 第41-42页 |
4.3.2 运行维护机构 | 第42页 |
4.3.3 各专业技术组 | 第42页 |
4.4 闽西北山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问题改进效果评价 | 第42-55页 |
4.4.1 福银高速公路概况 | 第42-43页 |
4.4.2 运维安全成效 | 第43页 |
4.4.3 运维费用成效 | 第43-48页 |
4.4.4 组织运作成效 | 第48-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运维安全管理方面 | 第55页 |
5.2 运维费用管理方面 | 第55页 |
5.3 运维组织结构方面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