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抚顺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一、引言 | 第8-17页 |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 1. 高职学生社团 | 第10-11页 |
| 2. 学生社团管理 | 第11页 |
| (四)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 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六)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二、关于高职学生社团的理论概述 | 第17-22页 |
| (一)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 第17页 |
| (二) 高职学生社团的功能 | 第17-21页 |
| 1. 促进学校发展建设的功能 | 第17-19页 |
| 2. 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功能 | 第19-21页 |
| (三) 学生社团的分类 | 第21-22页 |
| 三、高职学生社团现状调查 | 第22-35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 (二) 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22-23页 |
| (三) 学生社团的基本构成情况 | 第23-25页 |
| 1. 社团的数量 | 第23页 |
| 2. 社团的规模 | 第23-24页 |
| 3. 社团成员年级分布 | 第24页 |
| 4. 社团种类分布 | 第24-25页 |
| (四) 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 第25-29页 |
| 1. 社团活动经费使用情况 | 第25-26页 |
| 2. 活动场地、物品及设备使用情况 | 第26页 |
| 3. 社团的活动时间 | 第26-27页 |
| 4. 社团的活动质量 | 第27-28页 |
| 5. 社团指导教师 | 第28-29页 |
| (五) 学生社团的管理情况 | 第29-35页 |
| 1. 社团的外部管理 | 第29-31页 |
| 2. 社团的内部管理 | 第31-35页 |
| 四、高职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5-46页 |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 1. 社团发展不均衡 | 第35-36页 |
| 2. 投入不足 | 第36-37页 |
| 3. 社团活动水平有限 | 第37-38页 |
| 4. 管理不完善 | 第38-40页 |
|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6页 |
| 1. 外在环境方面的原因 | 第40-42页 |
| 2. 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42-44页 |
| 3. 社团自身的原因 | 第44-46页 |
| 五、完善高职学生社团发展的对策 | 第46-50页 |
| (一) 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社团的地位 | 第46-47页 |
| 1. 推动社团发展应以服务为本 | 第46页 |
| 2. 维护社团利益应以增加投入为先 | 第46-47页 |
| (二) 提升品质,切实增强学生社团的吸引力 | 第47-48页 |
| 1. 提升社团品质应以品牌创建为制动力 | 第47页 |
| 2. 促进社团专业化应以专业指导为助推力 | 第47-48页 |
| 3. 深化社团内涵应发挥组织文化感召力 | 第48页 |
| (三) 高效管理,切实推动社团科学发展 | 第48-50页 |
| 1. 完善管理制度 | 第48-49页 |
| 2. 优化组织结构 | 第49页 |
| 3. 实施分类管理 | 第49页 |
| 4. 构建成员参与管理的常态机制 | 第49-50页 |
| 5. 规范准入、考核、激励等管理机制 | 第50页 |
| 六、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附录一 学生社团现状调查问卷 | 第54-57页 |
| 附录二 社团管理人员访谈提纲(教师) | 第57页 |
| 附录三 社团成员访谈提纲(学生)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