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事故论文--交通事故处理、分析与统计论文

基于实例汽车碰撞事故再现的人体损伤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论文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4-19页
        1.2.1 事故再现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人体损伤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3 目前存在问题第19页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1.3.1 课题来源第19-20页
        1.3.2 论文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工作第20-22页
第二章 事故深度调查与分析方法第22-43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道路交通事故实地调查第22-28页
        2.2.1 华南地区重大交通事故采集实践情况第22-24页
        2.2.2 事故采集流程与规范第24-28页
    2.3 事故采集与分析应用实例第28-35页
        2.3.1 图像矫正及应用实例第28-33页
        2.3.2 事故数据记录器统计分析应用实例第33-35页
    2.4 关键车速计算方法第35-42页
        2.4.1 人-车碰撞车辆最高行驶车速预估方法第35-38页
        2.4.2 变形能量车速计算方式第38-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人-车碰撞PC-CRASH再现及分析第43-54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事故实例采集及运动分析第43-48页
        3.2.1 事故信息实例采集第43-46页
        3.2.2 运动分析第46-48页
    3.3 头部和下肢损伤分析第48-51页
        3.3.1 头部和下肢损伤分级及耐受极限第48-50页
        3.3.2 基于多刚体模型的头部和下肢的损伤分析第50-51页
    3.4 再现模型中部分参数误差分析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下肢碰撞生物力学损伤分析第54-71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生物力学建模基本理论第54-58页
        4.2.1 有限元动力学原理第54-57页
        4.2.2 人体组织模型单元第57-58页
        4.2.3 人体组织常用材料模型第58页
    4.3 下肢碰撞模型建立第58-64页
        4.3.1 下肢交通伤损伤形式第58-59页
        4.3.2 下肢生物力学模型第59-62页
        4.3.3 汽车碰撞行人下肢模型第62-64页
    4.4 下肢损伤分析第64-66页
    4.5 下肢损伤影响因素分析第66-70页
        4.5.1 中低车速对下肢损伤分析第66-67页
        4.5.2 不同截面形状缓冲材料填充保险杠前端对膝关节损伤分析第67-69页
        4.5.3 保险杠高度对膝关节损伤分析第69-70页
    4.6 本章总结第70-71页
第五章 头部碰撞生物力学损伤分析第71-82页
    5.1 头部碰撞模型建立第71-75页
        5.1.1 头部交通伤损伤形式第71-72页
        5.1.2 头部生物力学模型第72-73页
        5.1.3 汽车碰撞行人头部模型第73-75页
    5.2 头部损伤分析第75-76页
    5.3 头部损伤影响因素分析第76-81页
        5.3.1 挡风玻璃角度下头部损伤分析第76-79页
        5.3.2 不同碰撞速度下头部损伤分析第79-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附件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葵花拱主拱顶推施工方法初探
下一篇: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