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含缺陷结构完整性评定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K准则缺陷评定方法 | 第12页 |
1.3.2 COD准则缺陷评定方法 | 第12-13页 |
1.3.3 J积分准则缺陷评定方法 | 第13-15页 |
1.4 疲劳寿命预测与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5-17页 |
1.4.1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综述 | 第15页 |
1.4.2 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评定方法 | 第15-17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底架材料性能参数的测试 | 第18-31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底架材料的化学成分 | 第18-19页 |
2.3 高温拉伸性能与热物理性能参数的测试 | 第19-21页 |
2.3.1 高温拉伸性能的测试 | 第19页 |
2.3.2 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比热的测试方法 | 第19页 |
2.3.3 测试结果 | 第19-21页 |
2.4 A7N01P-T5 铝合金断裂韧度的测试 | 第21-30页 |
2.4.1 铝合金断裂韧性概述 | 第21页 |
2.4.2 国内外关于断裂韧度测试的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4.3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2.4.4 断裂韧度KC测试结果和分析 | 第25-28页 |
2.4.5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验证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车体底架焊接结构受力有限元分析 | 第31-45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车体承载底架焊接结构的尺寸和材料 | 第31-32页 |
3.3 影响有限元计算精度的因素分析 | 第32-36页 |
3.3.1 网格尺寸与单元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32-36页 |
3.3.2 材料热物性参数 | 第36页 |
3.4 车体底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3.5 强度校核载荷的确定 | 第37-38页 |
3.6 应力的有限元模拟结果 | 第38-44页 |
3.6.1 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结果 | 第38-40页 |
3.6.2 动应力数值模拟结果 | 第40-42页 |
3.6.3 各危险部位的应力数据 | 第42-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车体承载底架焊接结构的安全性评定 | 第45-59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SINTAP/FITNET安全性评定方法概述 | 第45-48页 |
4.2.1 FAD图(失效评定图)的理论推导 | 第46-47页 |
4.2.2 评定级别 | 第47页 |
4.2.3 各级别中的失效评定曲线方程 | 第47-48页 |
4.3 车体底架结构的SINTAP/FITNET安全性评定 | 第48-58页 |
4.3.1 评定曲线的建立 | 第48-50页 |
4.3.2 裂纹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4.3.3 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的计算 | 第51页 |
4.4.4 载荷比Lr的计算 | 第51-52页 |
4.4.5 断裂比Kr的计算 | 第52-53页 |
4.4.6 安全性评定结果 | 第53-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车体承载底架焊接结构的剩余寿命评估 | 第59-68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 第59页 |
5.3 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扩展速率的确定 | 第59-60页 |
5.3.1 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的确定 | 第59-60页 |
5.3.2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公式的确定 | 第60页 |
5.4 各危险部位剩余寿命的评估 | 第60-66页 |
5.4.1 应力幅Δσ的计算 | 第60-61页 |
5.4.2 应力强度因子幅值ΔK的计算方法 | 第61页 |
5.4.3 应力强度因子门槛值的计算 | 第61-62页 |
5.4.4 最终裂纹尺寸af的确定方法 | 第62-63页 |
5.4.5 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幅值ΔKf的计算方法 | 第63-64页 |
5.4.6 剩余寿命(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 | 第64-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半椭圆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