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比较视野下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以李镇西、程翔、郑逸农《再别康桥》课例为考察对象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7-12页
    第一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第7-8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第8-12页
第一章《再别康桥》课例选取与名师教学方法第12-19页
    第一节 《再别康桥》课例的选取第12-16页
        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12-14页
        二、《再别康桥》课例选取的代表性与典型性第14-16页
    第二节 三位名师的《再别康桥》课例概述第16-19页
        一、李镇西的《再别康桥》课例第16-17页
        二、程翔的《再别康桥》课例第17-18页
        三、郑逸农的《再别康桥》课例第18-19页
第二章 《再别康桥》课例详细比较第19-46页
    第一节 课例的共性:凸显新课标精神第19-29页
        一、李镇西课例:突出“语文民主教育”教学理念第19-22页
        二、程翔课例:注重“阅读教学”第22-26页
        三、郑逸农课例:践行“非指示”教学理念第26-29页
    第二节 课例的个性: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差异第29-46页
        一、教学形式第29-34页
        二、教学内容第34-40页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第40-46页
第三章 名师课例比较启示与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第46-56页
    第一节 名师课例比较对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的启示第46-52页
        一、立足民主教学,平衡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第46-49页
        二、注重文体教学,提升教师文学素养第49-50页
        三、做足课前准备,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第50-52页
    第二节 名师课例比较基础上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策略延展性探析第52-56页
        一、整合名师课例优势第52-53页
        二、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第53页
        三、提高学生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第53-54页
        四、章分清与古代诗歌、外国诗歌教学的不同第54-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4页
附录:第64-94页
    1、李镇西《再别康桥》课堂教学实录第64-74页
    2、程翔《再别康桥》课堂教学实录第74-85页
    3、郑逸农《再别康桥》课堂教学实录第85-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海门山歌走进初中校本课程的现状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