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8-9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8页 |
2.1 中小企业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3页 |
2.1.1 中小企业的内涵 | 第12页 |
2.1.2 中小企业的特点 | 第12-13页 |
2.1.3 中小企业的分类 | 第13页 |
2.2 融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15页 |
2.2.1 融资的概念 | 第13-14页 |
2.2.2 融资的方法 | 第14-15页 |
2.3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 第15-18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16页 |
2.3.2 关系型借贷理论 | 第16页 |
2.3.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16-18页 |
3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18-22页 |
3.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 | 第18页 |
3.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 第18-20页 |
3.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 第20-22页 |
3.3.1 中小企业的财务不够完善 | 第20页 |
3.3.2 管理落后,经营风险大 | 第20-21页 |
3.3.3 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体制不完善 | 第21页 |
3.3.4 金融机构“亲大远小”倾向突出 | 第21-22页 |
4 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22-30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22-25页 |
4.2 变量指标选取 | 第25页 |
4.3 建立研究模型 | 第25-26页 |
4.4 样本选取及统计性描述 | 第26-27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4.6 研究结论 | 第28-30页 |
5 中小企业融资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建议 | 第30-33页 |
5.1 中小企业融资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 第30-31页 |
5.1.1 中小企业自身经营不佳、融资能力较弱 | 第30页 |
5.1.2 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管理和诚信体系尚未完善 | 第30页 |
5.1.3 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 | 第30-31页 |
5.2 中小企业融资应用中的改进建议 | 第31-33页 |
5.2.1 提高企业自身内源融资能力 | 第31页 |
5.2.2 创新现行的监管体制 | 第31-32页 |
5.2.3 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 第32-33页 |
6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