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带有淹没区的生物滞留池优化设计与运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5页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第9页
    1.2 径流污染处理方法第9-11页
    1.3 生物滞留池的起源与分类第11页
        1.3.1 滞留池的起源第11页
        1.3.2 滞留池的分类第11页
    1.4 生物滞留池的技术现状第11-19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生物滞留池的净化机理和影响因素第19-22页
        1.5.1 污染物净化过程及机理第19-21页
        1.5.2 生物滞留池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2-25页
        1.6.1 主要内容第22-23页
        1.6.2 研究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基于脱氮性能的滞留池基本参数优化试验第25-35页
    2.1 实验装置第25-28页
        2.1.1 装置设计第25-26页
        2.1.2 填料装填第26-28页
    2.2 实验方案第28-30页
        2.2.1 配水量的确定第28页
        2.2.2 实验方法第28-30页
    2.3 实验结果分析第30-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生物滞留池淹没区高度优化试验第35-41页
    3.1 实验装置第35-36页
        3.1.1 装置设计第35页
        3.1.2 填料装填第35-36页
    3.2 实验方案第36页
        3.2.1 配水方案第36页
        3.2.2 实验步骤第36页
    3.3 实验结果分析第36-39页
        3.3.1 淹没区高度和碳源的影响第36-38页
        3.3.2 氮的沿程变化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生物滞留池干湿交替运行试验第41-57页
    4.1 实验装置第41页
    4.2 实验方案第41-42页
        4.2.1 淹没区内水质随时间变化的研究第41-42页
        4.2.2 干湿交替对不同的生物滞留池脱氮的影响第42页
    4.3 实验结果分析第42-55页
        4.3.1 淹没区内水质随时问的变化规律第42-45页
        4.3.2 不同干湿交替循环对脱氮性能的影响第45-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生物滞留池处理模拟径流试验和微生物分析第57-69页
    5.1 降雨强度的分类第57页
    5.2 径流的模拟方案第57-62页
        5.2.1 实验方法第57-59页
        5.2.2 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第59-62页
    5.3 滞留池内微生物的分析第62-65页
        5.3.1 填料样品的选择第62-63页
        5.3.2 高通量(Miseq)测序工作流程第63页
        5.3.3 高通量(Miseq)测序结果分析第63-65页
    5.4 生物滞留池的维护管理第65-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69-71页
    6.1 结论第69-70页
    6.2 建议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发表论文第75-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资金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