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一、新课程改革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 | 第9页 |
二、研究性学习对美术教学的积极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 第11-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研究步骤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以及本土美术资源的相关概述 | 第14-2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解释 | 第14-16页 |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 第14-15页 |
二、什么是本土美术资源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16-21页 |
一、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二、苏州古城美术资源概况 | 第18-19页 |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关于“探寻苏州古城”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问题 | 第21-31页 |
第一节 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 | 第21-23页 |
一、针对教师实施调查研究 | 第21-22页 |
二、面向学生的调查研究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3-28页 |
一、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第23页 |
二、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调查内容 | 第23-25页 |
三、苏州古城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25-26页 |
四、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节 问卷调查中的问题分析 | 第28-31页 |
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发利用苏州古城美术资源的不够 | 第28-29页 |
二、在初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够,没有采用单元化教学..21 | 第29页 |
三、学生的主体性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体现不够,教学评价单一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探访苏州古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 | 第31-67页 |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 第31-35页 |
一、“探访苏州古城”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 | 第32-33页 |
三、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探访苏州古城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25 | 第33-35页 |
第二节 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 | 第35-38页 |
一、按照学生的兴趣来确定研究的内容 | 第35-36页 |
二、探访苏州古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计划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探访苏州古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 第38-65页 |
一、苏州园林的研究性学习 | 第38-44页 |
二、苏州古桥的研究性学习 | 第44-52页 |
三、苏州古城城墙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 第52-59页 |
四、探访苏州老街 | 第59-65页 |
第四节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探访苏州古城”研究性学习总结 | 第67-73页 |
第一节 “探访苏州古城”研究性学习结论 | 第67-70页 |
一、教师的体会: | 第67-68页 |
二、学生的感受 | 第68-70页 |
第二节 开展探访苏州古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局限 | 第70-71页 |
一、活动设计和开展过程的思考 | 第70页 |
二、创作过程中的问题的思考 | 第70-71页 |
第三节 探访苏州古城研究性学习的展望 | 第71-73页 |
一、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推广 | 第71页 |
二、将本次探访苏州古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发成校本课程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