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理论研究现状及回顾 | 第15-25页 |
2.1 女性职业生涯发展 | 第15-18页 |
2.1.1 女性职业生涯发展模式及特征 | 第15-16页 |
2.1.2 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视角 | 第16-17页 |
2.1.3 女性职业发展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2 职业停滞 | 第18-21页 |
2.2.1 职业停滞的构成维度和测量 | 第19-20页 |
2.2.2 职业停滞的治理 | 第20-21页 |
2.3 工作投入 | 第21-23页 |
2.3.1 工作投入的概念 | 第21页 |
2.3.2 工作投入的测量 | 第21-22页 |
2.3.3 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4 离职意向 | 第23-25页 |
2.4.1 员工个人自身因素 | 第23页 |
2.4.2 组织因素 | 第23-24页 |
2.4.3 环境因素 | 第24-25页 |
第3章 企业80后女性员工职业停滞量化分析 | 第25-35页 |
3.1 研究评述及假设提出 | 第25-26页 |
3.3.1 研究评述 | 第25页 |
3.3.2 假设提出 | 第25-26页 |
3.2 研究样本及工具 | 第26-28页 |
3.2.1 开放式问卷样本 | 第26-27页 |
3.2.2 正式施测样本 | 第27-28页 |
3.2.3 职业停滞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和离职意向量表 | 第28页 |
3.3 企业80后女性员工职业停滞量表检验 | 第28-32页 |
3.3.1 项目分析 | 第28-29页 |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3.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1页 |
3.3.4 信度分析 | 第31-32页 |
3.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3.4.1 企业80后女性员工职业停滞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2-33页 |
3.4.2 企业80后女性员工职业停滞的结构和特点 | 第33-35页 |
第4章 职业停滞,工作投入与离职意向的结构模型 | 第35-43页 |
4.1 量表信度分析 | 第35-37页 |
4.1.1 工作投入量表 | 第35-36页 |
4.1.2 离职倾向量表 | 第36-37页 |
4.2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 第37-38页 |
4.3 差异分析和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4.3.1 不同停滞类型女性员工的工作投入差异 | 第38页 |
4.3.2 不同停滞类型女性员工的离职意向差异 | 第38-39页 |
4.3.3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4.4 结论 | 第40-43页 |
第5章 企业80后女性员工职业停滞治理措施 | 第43-49页 |
5.1 女性个体层面的职业停滞治理 | 第43-45页 |
5.1.1 正确认识职业停滞,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 第43-44页 |
5.1.2 提升女性的职业素质,提高岗位胜任力水平 | 第44页 |
5.1.3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 第44-45页 |
5.2 组织层面的职业停滞治理 | 第45-49页 |
5.2.1 塑造两性平等的组织文化理念 | 第45页 |
5.2.2 优化组织结构 | 第45页 |
5.2.3 推行宽带薪酬 | 第45-46页 |
5.2.4 搭建组织沟通平台 | 第46页 |
5.2.5 重视女性工作家庭平衡 | 第46-47页 |
5.2.6 加强女性员工培训 | 第47页 |
5.2.7 建立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 | 第47-49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6.2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