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7-8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2.1 农村低保边缘家庭 | 第11页 |
2.2 教育公平理论 | 第11页 |
2.3 政府职能理论 | 第11-12页 |
2.4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2-13页 |
第3章 义务教育救助政策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3.1 义务教育救助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3.1.1 义务教育助学金政策的建立 | 第13-14页 |
3.1.2 “两免一补”政策的形成 | 第14页 |
3.2 聊城市农村义务教育救助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3.3 聊城市农村低保边缘家庭义务教育救助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4章 聊城市农村低保边缘家庭义务教育救助状况的实证调查 | 第16-23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16-17页 |
4.2 聊城市农村低保边缘家庭义务教育救助状况分析 | 第17-23页 |
4.2.1 救助需求状况 | 第17-18页 |
4.2.2 政策供给状况 | 第18-19页 |
4.2.3 救助主体状况 | 第19-20页 |
4.2.4 救助方式状况 | 第20-21页 |
4.2.5 救助程序状况 | 第21-23页 |
第5章 聊城市农村低保边缘家庭义务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5.1 教育救助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3-24页 |
5.2 教育救助主体职责不明确 | 第24页 |
5.3 救助方式单一,缺少心理救助和发展型救助 | 第24-26页 |
5.4 教育救助程序不规范,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26-28页 |
第6章 完善聊城市农村低保边缘家庭义务教育救助的建议 | 第28-35页 |
6.1 完善教育救助政策和法律法规 | 第28-29页 |
6.2 合理界定各教育救助主体的职责 | 第29-31页 |
6.3 实行多元化的救助方式 | 第31-32页 |
6.4 规范救助程序,完善保障机制 | 第32-3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