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1.1.1 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的地位与作用 | 第8页 |
1.1.2 高三地理学习面临的问题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2 已有研究的思考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1.1 高考试卷 | 第14页 |
2.1.2 试卷讲评课 | 第14页 |
2.1.3 动态问题 | 第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2.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 | 第14-15页 |
2.2.2 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 | 第15页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17页 |
第3章 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动态问题生成的现状 | 第17-25页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特点 | 第17-18页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7页 |
3.1.2 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17-18页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18-25页 |
3.2.1 调查结果 | 第18-23页 |
3.2.2 分析与讨论 | 第23-25页 |
第4章 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动态问题与生成过程 | 第25-37页 |
4.1 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动态问题生成的特点 | 第25-26页 |
4.1.1 生成过程的真实性 | 第25页 |
4.1.2 生成方式的选择性 | 第25页 |
4.1.3 生成时间的随机性 | 第25-26页 |
4.1.4 生成内容的开放性 | 第26页 |
4.2 阻碍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动态问题生成的原因 | 第26-29页 |
4.2.1 教师与教学 | 第26-28页 |
4.2.2 学生与学习 | 第28页 |
4.2.3 环境与变化 | 第28-29页 |
4.3 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动态问题生成的方法 | 第29-37页 |
4.3.1 预设生成 | 第29-31页 |
4.3.2 随机生成 | 第31-37页 |
第5章 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动态问题生成的的策略研究 | 第37-54页 |
5.1 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动态问题生成的原则 | 第37-38页 |
5.1.1 主体性原则 | 第37页 |
5.1.2 创造性原则 | 第37页 |
5.1.3 参与性原则 | 第37-38页 |
5.1.4 激励性原则 | 第38页 |
5.2 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动态问题生成的的策略 | 第38-54页 |
5.2.1 强化预设,准备生成 | 第38-40页 |
5.2.2 捕捉资源,有效生成 | 第40-46页 |
5.2.3 积极评价,促进生成 | 第46-50页 |
5.2.4 坚持学习,反思生成 | 第50-51页 |
5.2.5 教学实录 | 第51-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4-56页 |
附录A 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第56-58页 |
附录B 高考地理试卷讲评课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