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学史内容概述—以人民版必修三为例 | 第11-19页 |
第一节 人民版教材中文学史内容课程要求 | 第11-14页 |
一、课程理解 | 第11-13页 |
二、教学要求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人民版教材中文学史内容分析 | 第14-19页 |
一、内容概述 | 第15-17页 |
二、知识特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学史内容教学设计现状调查与研究 | 第19-33页 |
第一节 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学史教学设计现状调查 | 第19-23页 |
一、研究过程 | 第19-20页 |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0-23页 |
第二节 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学史内容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一、教学目标设计—空洞模糊 | 第24-25页 |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科书处理简单,学科特点不明显 | 第25-26页 |
三、教学策略设计——呈现形式单一,教学模式固化 | 第26-27页 |
四、教学评价设计——评价主体缺失,评价方式有效性有限 | 第27-28页 |
第三节 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学史内容教学设计的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一、文学史教学设计理论薄弱与不成熟 | 第28-29页 |
二、教师对交叉学科内容把握无力 | 第29-30页 |
三、新课改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失当 | 第30-31页 |
四、学生实际学情水平差异大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学史教学设计策略及案例 | 第33-46页 |
第一节 文学史教学设计原则 | 第33-36页 |
一、教学的目标性 | 第33-34页 |
二、学生的主体性 | 第34-35页 |
三、过程的情境性 | 第35-36页 |
四、评价的多样性 | 第36页 |
第二节 文学史教学设计的策略 | 第36-40页 |
一、挖掘文学史的“历史味儿” | 第37-38页 |
二、教学内容注重史料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第38-39页 |
三、教学过程关注问题情境的设计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文学史教学设计—以《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为例 | 第40-46页 |
一、教学思路 | 第40页 |
二、学情分析 | 第40页 |
三、教学目标 | 第40页 |
四、教学媒体 | 第40页 |
五、课时安排 | 第40页 |
六、教学过程 | 第40-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