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 第12页 |
1.1.2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1.3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丰富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理论 | 第13-14页 |
1.2.2 予以“有效、高效”地理课堂之理论指导 | 第14页 |
1.2.3 有助于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素养 | 第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9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研究路线 | 第20-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2.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概述 | 第22-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概念 | 第22-23页 |
2.1.2 地理概念 | 第23页 |
2.1.3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 | 第23页 |
2.2 高中地理概念分类及特征 | 第23-26页 |
2.2.1 高中地理概念分类 | 第23-25页 |
2.2.2 高中地理概念特征 | 第25-26页 |
2.3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3.1 地理新课程理论 | 第27页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7-28页 |
2.3.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28页 |
2.3.4 学生心理发展理论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0-45页 |
3.1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30-42页 |
3.1.1 基于课堂观察法的现状分析 | 第30-32页 |
3.1.2 基于访谈法的现状分析 | 第32-33页 |
3.1.3 基于问卷调查的现状分析 | 第33-42页 |
3.2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42-44页 |
3.2.1 宏观问题及其分析 | 第42-43页 |
3.2.2 微观问题及其分析 | 第43-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 | 第45-53页 |
4.1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制订依据 | 第45-46页 |
4.1.1 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取向 | 第45页 |
4.1.2 以全面掌握学生学情为出发点 | 第45页 |
4.1.3 以教师自身特征为重要条件 | 第45-46页 |
4.1.4 以高中地理概念特征为依据 | 第46页 |
4.2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的实施原则 | 第46-47页 |
4.2.1 科学性原则 | 第46页 |
4.2.2 主体性原则 | 第46页 |
4.2.3 发展性原则 | 第46-47页 |
4.3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实施策略 | 第47-52页 |
4.3.1 创设情境,获得感性认识 | 第47-48页 |
4.3.2 联系旧知,推动概念形成 | 第48页 |
4.3.3 启发探究,促进概念理解 | 第48-50页 |
4.3.4 构建体系,达到内化应用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 | 第53-59页 |
5.1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 | 第53-58页 |
5.1.1 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的地理概念教学设计 | 第53-58页 |
5.1.2 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的地理概念教学设计运用效果分析 | 第58页 |
5.1.3 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的地理概念教学设计反思 | 第58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语 | 第59页 |
6.2 不足 | 第59-60页 |
6.3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1 | 第64-66页 |
附录2 | 第66-68页 |
附录3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