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语文教学论文--教学法论文

旨在优化课堂师生互动的指令语研究--基于一位高职英语初任教师的行动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6页
    一、选题缘由第9-11页
        (一)客观缘由第9-10页
        (二)主观缘由第10-11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11-14页
        (一)师生互动第11-12页
        (二)指令语第12-13页
        (三)优化第13-14页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6页
        (一)研究目的第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0页
    一、输入与互动的关系第16-18页
    二、“指令语”与“互动”研究的交集第18-20页
        (一)指令语研究中关于互动的研究第18页
        (二)互动研究中关于指令语的研究第18-20页
第三章 理论探寻第20-28页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20-23页
        (一)输入假说第20-21页
        (二)情感过滤假说第21页
        (三)互动假说第21-22页
        (四)输出假说第22-23页
    二、社会文化理论第23-24页
        (一)中介第23页
        (二)最近发展区第23-24页
        (三)“脚手架”第24页
    三、心理学理论第24-26页
        (一)信息加工理论第24-26页
        (二)需要层次理论第26页
    四、教育学理论第26-28页
        (一)“以人为本”教学观第26-27页
        (二)“对话”教学观第27-28页
第四章 研究思路、方法和设计第28-31页
    一、研究思路第28页
    二、研究方法第28-29页
        (一)主要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法第28-29页
        (二)其它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调查法第29页
    三、研究设计第29-31页
        (一)研究工具第29-30页
        (二)研究对象第30页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第30-31页
第五章 行动研究历程第31-53页
    一、合作伙伴的确立第31-32页
    二、共同诊断阶段第32-38页
        (一)走进课堂第32-33页
        (二)走进教师内心第33-36页
        (三)确定解决方法第36-37页
        (四)拟定行动计划第37-38页
    三、共同分析阶段第38-47页
        (一)主题 1:整体分析思路拟定第38-39页
        (二)主题 2:理论基础分析第39页
        (三)主题 3:指令语面面观第39-41页
        (四)主题 4:课堂师生互动面面观第41-43页
        (五)主题 5:指令语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和作用第43-44页
        (六)主题 6:旨在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的指令语反思框架第44-47页
    四、共同实践阶段第47-48页
        (一)反思活动 1:根据反思框架自查第47-48页
        (二)反思活动 2:根据反思框架向他人学习第48页
    五、共同检验阶段第48-51页
        (一)一节英语课的全新尝试——预设与生成第48-49页
        (二)课堂师生互动的改变第49-51页
    六、行动结果反思阶段第51-53页
        (一)借助指令语来优化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的运用给课堂互动带来了一定改观,但要使师生互动从根本上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持续探索第51页
        (二)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第51-52页
        (三)行动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摆脱自己认识能力和经验范围的局限,是改善实践的有效方法第52-53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53-56页
    一、研究结论第53页
    二、建议第53-56页
        (一)改革尝试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外语课堂教学观第53页
        (二)加强教学反思能有效提高借助指令语优化课堂师生互动的意识与技能,增强教师对师生互动的引导和管理能力第53-54页
        (三)建立培训和激励机制,帮助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第58-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桂东南民间道教闾山教“四教合一”之宗教特色研究--以法器法印为中心
下一篇:冀南银行管理制度研究(1939-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