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8-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第2章 物理模型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2.1 物理模型内涵探讨 | 第12-15页 |
2.1.1 物理模型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物理模型的分类 | 第12-13页 |
2.1.3 物理模型的特征 | 第13-14页 |
2.1.4 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14-15页 |
2.2 物理模型教学内涵探讨 | 第15-20页 |
2.2.1 物理模型教学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2 物理模型教学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2.2.3 物理模型教学原则 | 第17-20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0-22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3.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1-22页 |
第4章 物理模型教学实证研究 | 第22-36页 |
4.1 测试工具设计与分析 | 第22-27页 |
4.1.1 测试工具设计 | 第22-23页 |
4.1.2 测试实施与数据统计 | 第23-24页 |
4.1.3 测试分析 | 第24-27页 |
4.2 访谈设计与分析 | 第27-33页 |
4.2.1 访谈内容设计 | 第27-28页 |
4.2.2 访谈实施 | 第28页 |
4.2.3 访谈分析 | 第28-33页 |
4.3 研究结论 | 第33-36页 |
4.3.1 物理模型基础知识理解不深刻、不透彻 | 第33页 |
4.3.2 未形成学习物理模型良好习惯 | 第33-34页 |
4.3.3 建立物理模型意义认识不足、建模过程缺乏兴趣 | 第34页 |
4.3.4 缺少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 第34页 |
4.3.5 应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典型问题缺乏程序化思维 | 第34-35页 |
4.3.6 原始问题缺乏感性认识 | 第35-36页 |
第5章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实践策略探索 | 第36-50页 |
5.1 及时帮助学生总结物理模型基础知识 | 第36-38页 |
5.2 引导学生体会典型物理模型建构过程 | 第38-41页 |
5.3 强调建立物理模型基本方法 | 第41-43页 |
5.4 培养学生解决典型物理问题、实际物理问题的程序化思维 | 第43-46页 |
5.5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 第46-5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0-52页 |
6.1 研究启示 | 第50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64页 |
附录一 物理建模与应用物理模型能力测试卷 | 第54-56页 |
附录二 物理建模与应用物理模型测试卷成绩汇总 | 第56-57页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第57-58页 |
附录四 部分学生访谈记录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