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戏剧音乐理论论文--其他论文

且弹且唱—论苏州弹词中的琵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9页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第7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8页
    三、研究方法第8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8-9页
第1章 苏州弹词与琵琶的关系第9-12页
    1.1 苏州弹词与琵琶的简述第9-10页
        1.1.1 苏州弹词第9页
        1.1.2 琵琶第9-10页
    1.2 琵琶作为苏州弹词伴奏乐器的主要原因第10-11页
        1.2.1 历史的延续第10页
        1.2.2 乐器的自身属性第10-11页
        1.2.3 自然因素第11页
    本章小结第11-12页
第2章 苏州弹词中琵琶的主要表演形式第12-14页
    2.1 “单档”第12页
    2.2 “双档”第12-13页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3章 苏州弹词中琵琶伴奏的音乐形式第14-18页
    3.1 与唱腔节奏型的对应第14-15页
        3.1.1 节奏繁简型第14-15页
        3.1.2 长时值节奏型第15页
    3.2 苏州弹词经典案例中的琵琶伴奏结构特征第15-17页
        3.2.1 “低弹高唱”第15-16页
        3.2.2 “低唱高弹”第16页
        3.2.3 “同音区”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4章 琵琶在苏州弹词整体构成中的相互关系第18-24页
    4.1 琵琶与其他伴奏乐器第18-20页
        4.1.1 琵琶与三弦第18页
        4.1.2 琵琶与中阮的配合第18-19页
        4.1.3 琵琶与现代数字伴奏音乐的配合第19-20页
    4.2 对流派唱腔发展的影响第20-23页
        4.2.1 琴调第20-21页
        4.2.2 马调第21-22页
        4.2.3 张调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5章 苏州弹词对现代琵琶独奏乐曲风格的影响第24-27页
    5.1 琵琶中的苏州弹词第24-26页
        5.1.1 旋律特点第24-25页
        5.1.2 技法特点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结论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0页
致谢第30-3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1页

论文共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琵琶艺术与古诗词的融合--以《诉—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例
下一篇:简广易竹笛艺术探究--《牧民新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