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 一、学术背景 | 第11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1页 |
| 四、研究课题的来源 | 第11-12页 |
| 五、研究课题的目的 | 第12页 |
| 六、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小学书法教育 | 第13-21页 |
| 一、书法教育的发展 | 第13-14页 |
| (一)小学书法教育的概念 | 第13页 |
| (二)古代书法教育发展 | 第13页 |
| (三)近现代书法教育发展 | 第13-14页 |
| (四)当代书法教育发展 | 第14页 |
| 二、小学阶段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 第14页 |
| 三、有关小学书法教育的国家政策 | 第14-15页 |
| 四、小学书法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 第15-16页 |
| (一)培养观察、模仿能力 | 第15页 |
| (二)培养正确行为习惯 | 第15页 |
| (三)健身作用 | 第15-16页 |
| (四)民族文化教育 | 第16页 |
| (五)美育作用 | 第16页 |
| (六)智育作用 | 第16页 |
| (七)德育作用 | 第16页 |
| 五、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目标及现状 | 第16-17页 |
| 六、沈阳市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以沈阳市 Q 小学为参考对象 | 第17-20页 |
| 七、小学书法教育未来的发展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多媒体教育技术 | 第21-34页 |
|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 | 第21-22页 |
| (一)教育及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 第21页 |
| (二)我国多媒体教育技术 | 第21-22页 |
| 二、多媒体与课堂教学 | 第22-25页 |
| (一)书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问题 | 第22-23页 |
| (二)多媒体书法教学的教学特点 | 第23-24页 |
| (三)多媒体教学中的心理过程 | 第24-25页 |
| 三、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设计 | 第25-27页 |
| (一)学生感知的心理特点 | 第25-26页 |
| (二)多媒体课件的素材设计 | 第26-27页 |
| (三)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 | 第27页 |
| 四、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 第27-29页 |
|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心理特点 | 第27-28页 |
| (二)情境吸引策略 | 第28页 |
| (三)情境激疑策略 | 第28页 |
| (四)情境体验策略 | 第28-29页 |
| (五)情境表达策略 | 第29页 |
| 五、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表象操作 | 第29-30页 |
| (一)学生表象的心理特点 | 第29页 |
| (二)直观表现策略 | 第29页 |
| (三)生活世界策略 | 第29页 |
| (四)思维拓展策略 | 第29-30页 |
| (五)言思并举策略 | 第30页 |
| 六、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记忆效果 | 第30-31页 |
| (一)学生记忆的心理特点 | 第30页 |
| (二)激情引趣策略 | 第30-31页 |
| (三)强化理解策略 | 第31页 |
| (四)结构优先策略 | 第31页 |
| 七、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 | 第31-32页 |
| (一)学生情感的心理特点 | 第31-32页 |
| (二)音乐燃情 调动情绪策略 | 第32页 |
| (三)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策略 | 第32页 |
| (四)想象表达 移情共鸣策略 | 第32页 |
| 八、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 | 第32-34页 |
| (一)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和对象 | 第32-33页 |
| (二)评价的内容 | 第33页 |
| (三)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书法教师对传统书法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方法辅助的教学模式的不同体验 | 第34-40页 |
| 一、传统小学书法教学课堂的教学过程 | 第34-36页 |
| 二、多媒体技术配合下的书法教学过程 | 第36-37页 |
| 三、传统书法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多媒体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下的教师的教学状态 | 第37-38页 |
| (一)传统的小学书法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状态 | 第37-38页 |
| (二)多媒体方法辅助下的教师教学状态 | 第38页 |
| 四、作者访谈小学书法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见解和看法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书法教学方法 | 第40-44页 |
|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第40-41页 |
| (一)情感特点 | 第40页 |
| (二)性格特点 | 第40页 |
| (三)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 第40页 |
| (四)想象、思维的特点 | 第40页 |
| (五)意志特点 | 第40-41页 |
| 二、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 第41页 |
| (一)小学低年级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 | 第41页 |
| (二)小学中年级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 | 第41页 |
| (三)小学高年级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 | 第41页 |
| 三、小学生书法教学方法 | 第41-44页 |
| (一)多媒体辅助书法教学讲授法 | 第42页 |
| (二)多媒体辅助书法教学演示法 | 第42页 |
| (三)多媒体辅助书法教学讨论法 | 第42页 |
| (四)多媒体辅助书法教学训练和实践法 | 第42页 |
| (五)多媒体辅助书法教学示范模仿法 | 第42-43页 |
| (六)多媒体辅助书法教学发现法 | 第43-44页 |
| 第六章 小学生对传统书法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技术辅助的教学模式的不同体验 | 第44-50页 |
| 一、观察、分析、比对 | 第44页 |
| 二、观察内容、考试内容及问卷内容 | 第44-47页 |
| 三、分析结果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 个人简历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