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6页 |
日文摘要 | 第16-2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9-37页 |
·选题原因 | 第29-32页 |
·学习中日同形近义词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 第29-31页 |
·中日同形近义词的误用 | 第31页 |
·词汇习得难易度研究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研究目标 | 第32-35页 |
·理论方面的目标 | 第32-34页 |
·实践方面的目标 | 第34-35页 |
·论文结构 | 第35-3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37-79页 |
·中日同形近义词的相关研究 | 第37-55页 |
·中日对比研究 | 第37-47页 |
·中日同形词的定义与判断依据 | 第37-39页 |
·中日同形词的分类 | 第39-41页 |
·中日同形近义词的特征与分类 | 第41-46页 |
·中日对比研究的局限性 | 第46-47页 |
·与中日同形近义词相关的习得研究 | 第47-55页 |
·误用研究 | 第47-49页 |
·中介语研究 | 第49-50页 |
·认知处理模式研究 | 第50-55页 |
·词汇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55-77页 |
·产出难易度与词汇产出知识、产出结果的相互关系 | 第55-60页 |
·难易度的定义 | 第55-57页 |
·词汇产出与产出知识 | 第57-60页 |
·产出测试与产出难易度 | 第60-64页 |
·产出测试的类型 | 第60-61页 |
·产出测试条件的影响 | 第61-64页 |
·影响词汇习得难易度的因素 | 第64-77页 |
·影响词汇习得难易度的客观因素 | 第64-72页 |
·影响词汇习得难易度的主观因素 | 第72-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79-106页 |
·研究问题与假设 | 第79-84页 |
·变量的分类与操作定义 | 第84-85页 |
·变量的分类 | 第84页 |
·操作定义 | 第84-85页 |
·实验设计与研究步骤 | 第85-106页 |
·测试用词的选定 | 第85-102页 |
·选词标准、步骤与所选词汇 | 第85-86页 |
·测试用词在词义和使用上的中日对照 | 第86-102页 |
·受试者的选定 | 第102页 |
·测试问卷的设计 | 第102-104页 |
·限时测试 | 第103-104页 |
·非限时测试 | 第104页 |
·测试结果的描述与评判 | 第104-106页 |
·描述(限时测试) | 第104页 |
·评分 | 第104-105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05-106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Ⅰ——母语与目标语差异因素 | 第106-118页 |
·共有义项独有义项差异因素 | 第106-109页 |
·总体差异 | 第106页 |
·讨论 | 第106-109页 |
·O1、O2、O3类型差异因素 | 第109-113页 |
·总体差异 | 第109页 |
·讨论 | 第109-113页 |
·O1、O2、O3的共有义项与独有义项的差异 | 第110-112页 |
·O1、O2、O3各个单词间的差异 | 第112-113页 |
·词性异同差异因素 | 第113-116页 |
·总体差异 | 第113-114页 |
·讨论 | 第114-116页 |
·词性相同、词性不同的O词的共有义项与独有义项的差异 | 第114-115页 |
·词性相同、词性不同的O1、O2、O3的差异 | 第115-116页 |
·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Ⅱ——词汇本身难易度因素 | 第118-126页 |
·初级词汇中高级词汇的总体差异 | 第118-119页 |
·结果 | 第118页 |
·讨论 | 第118-119页 |
·词汇本身难易度因素与共有义项独有义项差异因素的交互关系 | 第119-121页 |
·结果 | 第119-120页 |
·讨论 | 第120-121页 |
·词汇本身难易度差异因素与O1、O2、O3类型差异因素的交互关系 | 第121-123页 |
·结果 | 第121-122页 |
·讨论 | 第122-123页 |
·词汇本身难易度因素与词性差异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123-125页 |
·结果 | 第123-124页 |
·讨论 | 第124-125页 |
·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Ⅲ——习者日语水平因素 | 第126-143页 |
·低水平组高水平组的总体差异 | 第126-128页 |
·结果 | 第126页 |
·讨论 | 第126-128页 |
·学习者日语水平差异因素与各个词汇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128-142页 |
·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共有义项与独有义项的平均分的差异 | 第128-130页 |
·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O1、O2、O3的平均分的差异 | 第130-131页 |
·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词性相同、词性不同的O词的平均分差异 | 第131-133页 |
·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初级词汇与中高级词汇的平均分的差异 | 第133-134页 |
·讨论 | 第134-142页 |
·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产出结果差异中的特例 | 第134-139页 |
·低水平组、高水平组具体产出的差异 | 第139-141页 |
·低水平组、高水平组词性产出的差异 | 第141-142页 |
·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Ⅳ——测试条件的影响 | 第143-159页 |
·限时测试与非限时测试的总体差异 | 第143-145页 |
·总平均分的差异 | 第143页 |
·讨论 | 第143-145页 |
·测试条件差异因素与词汇因素、学习者水平因素的关系 | 第145-156页 |
·共有义项独有义项差异因素在限时测试、非限时测试中的差异 | 第145-148页 |
·总体差异 | 第145-146页 |
·不同日语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 | 第146-148页 |
·O1、O2、O3类型差异因素在限时测试与非限时测试中的差异 | 第148-151页 |
·总体差异 | 第148-150页 |
·不同日语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 | 第150-151页 |
·词性差异因素在限时测试与非限时测试的不同 | 第151-154页 |
·总体差异 | 第151-152页 |
·不同日语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 | 第152-154页 |
·词汇本身难易度因素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表现 | 第154-156页 |
·总体差异 | 第154-155页 |
·不同日语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 | 第155-156页 |
·小结 | 第156-159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59-177页 |
·研究结论小结 | 第159-161页 |
·结论的理论贡献 | 第161-165页 |
·对Laufer(1991、1997)影响词汇习得难易因素理论的发展 | 第161-163页 |
·对日语学界中日同形近义词四类研究的启示 | 第163-165页 |
·对日语教学的启示 | 第165-174页 |
·对于中日同形近义词教学应该持有的观点 | 第166-167页 |
·具体教学方法的建议 | 第167-174页 |
·中国国内中日同形近义词的教学现状 | 第167-172页 |
·对中日同形近义词教学法的提议 | 第172-173页 |
·对中日同形近义词课外学习法的建议 | 第173-174页 |
·研究的局限性与今后的课题 | 第174-177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74-176页 |
·今后的课题 | 第176-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5页 |
附录1 限时测试问卷实施形式示例与具体测试项目 | 第185-190页 |
附录2 非限时测试问卷 | 第190-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