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研究对象、范围 | 第7页 |
二、研究缘由及目的 | 第7-8页 |
三、研究方式 | 第8-9页 |
四、章节安排及写作策略 | 第9-11页 |
第一章 《声景》期刊背景及声景研究特征 | 第11-25页 |
第一节 《声景》期刊的历史溯源 | 第11-13页 |
一、世界声景计划时期 | 第11-13页 |
二、《声景通讯》时期 | 第13页 |
第二节 《声景》期刊所属机构——世界声音生态学论坛简介 | 第13-20页 |
一、声音生态学论坛委员会 | 第14-15页 |
二、WFAE世界各地联合机构情况 | 第15-17页 |
三、WFAE网络图书馆 | 第17-20页 |
第三节 默里.舍费尔的声景概念及其研究贡献 | 第20-24页 |
一、默里.舍费尔的声景概念 | 第20-21页 |
二、默里.舍费尔声景研究思想体系的成果 | 第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声景研究方法——聆听 | 第25-44页 |
第一节 《声景》期刊中聆听的整体研究理念 | 第25-28页 |
一、声景期刊的聆听理念 | 第25-26页 |
二、美学意义上的聆听 | 第26-27页 |
三、聆听的文化认知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聆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法 | 第28-42页 |
一、聆听的现象学研究 | 第28-32页 |
二、盲人的聆听 | 第32-37页 |
三、听觉与触觉的交互理论 | 第37-38页 |
四、声景教育中的聆听实践 | 第38-41页 |
五、水下聆听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声景研究方法——“声音漫步” | 第44-57页 |
第一节 “声音漫步”的概念及实践方式界定 | 第44-47页 |
第二节 “声音漫步”的特性 | 第47-55页 |
一、“声音漫步”的聆听体验 | 第47-48页 |
二、“声音漫步”的实践活动方式 | 第48-49页 |
三、“声音漫步”录音的使用 | 第49-53页 |
四、“声音漫步”中声音的交互问题 | 第53-54页 |
五、“声音漫步”时间、空间和地点选择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中国声景研究的相关状况 | 第57-66页 |
第一节 文本研究 | 第57-61页 |
一、非音乐学界的声景研究 | 第57-58页 |
二、民族音乐学理论研究方面 | 第58-60页 |
三、其它音乐类型研究方面 | 第60-61页 |
第二节 音乐实践活动 | 第61-65页 |
一、国际电子音乐节 | 第61-63页 |
二、声音工作者的活动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83页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