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 一 “等离子体”概述 | 第9-10页 | 
| (一) “等离子体”定义及其分类 | 第9-10页 | 
| (二) 介质阻挡放电理论 | 第10页 | 
| 二 电晕处理技术介绍 | 第10-11页 | 
| (一) 材料表面的电晕处理机理 | 第10-11页 | 
| (二) 电晕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 | 第11页 | 
| 三 电晕机电源的控制技术 | 第11-12页 | 
| 四 本文选题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一) 论文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二) 工作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3-22页 | 
| 一 总体设计 | 第13-15页 | 
| (一) 总体设计方案 | 第13页 | 
| (二) 电流电压调控系统设计方案 | 第13-14页 | 
| (三) 组态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 第14-15页 | 
| 二 可编程序控制器介绍 | 第15-20页 | 
| (一) PLC产生背景及发展 | 第15-16页 | 
| (二) PLC系统结构 | 第16-17页 | 
| (三) PLC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四) PLC应用设计的步骤 | 第18页 | 
| (五) PLC选型 | 第18-20页 | 
| 三 TL494驱动芯片介绍 | 第20页 | 
| 四 OPC数据通讯介绍 | 第20-21页 | 
| 五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2-33页 | 
| 一 电流电压调控系统 | 第22-27页 | 
| (一) 调控系统电路接线 | 第22-23页 | 
| (二) 系统主要辅助硬件 | 第23-26页 | 
| (三) S7-200PLC编程软件介绍 | 第26-27页 | 
| (四) MicroWin与S7-200PLC的通信 | 第27页 | 
| 二 电流电压调控系统程序设计 | 第27-29页 | 
| (一) A/D转换与D/A转换 | 第28页 | 
| (二) 电流电压比较 | 第28页 | 
| (三) 保护及报警 | 第28-29页 | 
| 三 逆变电路的触发电路设计 | 第29-32页 | 
| (一) TL494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 第29-30页 | 
| (二) 光电耦合器介绍及其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 (三) 驱动信号发生电路的设计 | 第31-32页 | 
| 四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 | 第33-39页 | 
| 一 现场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 | 第33-35页 | 
| (一) Wincc Flexible2008的运行环境 | 第33页 | 
| (二) Smart700ie触摸屏介绍 | 第33-34页 | 
| (三) 触摸屏的通信 | 第34页 | 
| (四) 触摸屏的监控系统界面设计 | 第34-35页 | 
| 二 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 | 第35-38页 | 
| (一) 组态王软件介绍 | 第35-36页 | 
| (二) KingView6.55与S7-200PLC的通讯 | 第36页 | 
| (三) 组态王6.55监控界面设计 | 第36页 | 
| (四) 组态王与MATLAB7.1间通讯 | 第36-38页 | 
| 三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控制算法 | 第39-46页 | 
| 一 PID介绍 | 第39-40页 | 
| 二 智能控制算法 | 第40-44页 | 
| (一) 模糊控制 | 第40-42页 | 
| (二) 专家控制 | 第42-43页 | 
| (三) 遗传算法 | 第43-44页 | 
| 三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 | 第44-45页 | 
| (一)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 第44页 | 
| (二) 控制算法的设计 | 第44-45页 | 
| 四 算法的实现 | 第45页 | 
| 五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安装及调试 | 第46-48页 | 
| 一 基于PLC的模拟控制系统安装 | 第46页 | 
| 二 运行与调试 | 第46-48页 | 
| (一) PLC控制系统的运行及调试 | 第46-47页 | 
| (二) 功率半导体的驱动电路运行与调试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