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PID 自整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模型辨识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PID 控制器整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自整定软件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PID 控制简介 | 第16-18页 |
·定义 | 第16-17页 |
·PID 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于阶跃响应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的研究 | 第20-43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一阶纯滞后系统辨识方法 | 第21-23页 |
·两点法 | 第21-22页 |
·面积法 | 第22页 |
·最小二乘法 | 第22-23页 |
·二阶纯滞后系统的阶跃辨识方法 | 第23-30页 |
·新型简单阶跃响应辨识方法 | 第24-25页 |
·最小二乘辨识方法 | 第25-27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法辨识方法 | 第27-30页 |
·一阶惯性微分纯滞后模型的阶跃辨识方法 | 第30-32页 |
·不稳定一阶纯滞后模型的闭环阶跃辨识[39] | 第32-36页 |
·基于继电反馈的 Z-N 整定方法 | 第33-36页 |
·仿真实例 | 第36-42页 |
·新型简单二阶纯滞后辨识方法的仿真 | 第36-38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法的仿真 | 第38-39页 |
·一阶惯性微分纯滞后模型的阶跃辨识仿真 | 第39-40页 |
·不稳定一阶纯滞后模型的闭环辨识仿真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研究 | 第43-59页 |
·引言 | 第43页 |
·基本 PID 整定方法 | 第43-44页 |
·Z-N 经验公式法 | 第43页 |
·Cohen-Coon 整定法 | 第43-44页 |
·基于内模控制的稳定系统 PID 整定方法 | 第44-52页 |
·Mac PID 整定法 | 第44-46页 |
·H_2PID整定方法 | 第46-48页 |
·仿真实例 | 第48-52页 |
·基于内模控制的不稳定一阶纯滞后模型 PID 整定方法 | 第52-58页 |
·不稳定一阶纯滞后模型 PID 整定方法原理 | 第52-55页 |
·仿真实例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PID 自整定软件的设计 | 第59-77页 |
·引言 | 第59页 |
·PID 自整定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59-62页 |
·PID 自整定软件各功能模块介绍 | 第62-76页 |
·通讯模块 | 第62-67页 |
·数据分析显示模块 | 第67-69页 |
·系统辨识模块 | 第69-70页 |
·PID 整定控制模块 | 第70-73页 |
·数据存储输出模块 | 第73-75页 |
·性能评估模块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基于 PID 自整定软件的应用 | 第77-89页 |
·引言 | 第77页 |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 | 第77-84页 |
·直流无刷电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 | 第78-79页 |
·直流无刷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79-80页 |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组成 | 第80-83页 |
·自整定效果分析 | 第83-84页 |
·基于 Rockwell PLC 的 PID 自整定控制系统 | 第84-87页 |
·Rockwell PLC 简介 | 第84-85页 |
·自整定效果分析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2页 |
·全文总结 | 第89-90页 |
·全文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6-99页 |
附件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