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技术引进的定义 | 第9-10页 |
·技术引进的分类 | 第10-11页 |
·技术引进的定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技术创新的定义 | 第13-15页 |
·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5-17页 |
·对我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思路及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 | 第21-27页 |
·技术许可方式 | 第22-24页 |
·专利许可 | 第23页 |
·商标许可 | 第23-24页 |
·专有技术许可 | 第24页 |
·合资方式 | 第24-25页 |
·技术咨询方式 | 第25-27页 |
第3章 技术创新系统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技术创新的概念 | 第27页 |
·技术创新系统 | 第27-28页 |
·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4页 |
·企业家导向 | 第28-30页 |
·企业管理 | 第30页 |
·企业文化 | 第30-31页 |
·企业技术能力 | 第31-34页 |
第4章 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创新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34-41页 |
·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创新模型 | 第34-37页 |
·相关研究假设 | 第37-41页 |
·汽车企业技术引进对企业家导向的影响 | 第37-38页 |
·汽车企业技术引进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 第38页 |
·汽车企业技术引进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 第38-39页 |
·汽车企业技术引进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5章 技术引进对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1-61页 |
·研究样本选择及数据收集 | 第41页 |
·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1-42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 第43-44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44-60页 |
·企业技术能力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46-51页 |
·结构模型的调整与检验 | 第51-57页 |
·对研究假设的检验 | 第57-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1页 |
第6章 提升技术引进对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政策性建议 | 第61-65页 |
·政府层面的政策性建议 | 第61-62页 |
·建立良好的技术引进环境 | 第61页 |
·营造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 第61-62页 |
·企业层面的政策性建议 | 第62-65页 |
·做好技术评估,选好适当引进方式 | 第62页 |
·加强与跨国汽车企业的合作,追求自主创新的同时不盲目排斥合资合作 | 第62页 |
·重视知识资产的价值,加大技术许可方式的技术引进 | 第62-63页 |
·建立适应技术创新的现代管理企业制度 | 第63页 |
·树立创新观念,注重培养创新的企业文化 | 第63页 |
·加大投入,提高自身企业技术能力 | 第63-65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5-67页 |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附录 A 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技术引进方式调查问卷 | 第74-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