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量词隐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11-13页 |
·选题的研究现状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理论背景、研究方法、语料来源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与转喻 | 第16-24页 |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解读 | 第16-19页 |
·认知语言学对转喻的解读 | 第19-22页 |
·隐喻与转喻的联系与差别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现代汉语名量词隐喻现象 | 第24-35页 |
·现代汉语名量词隐喻的特点 | 第24-27页 |
·古代汉语中便已存在名量词隐喻 | 第24-25页 |
·现代汉语中名量词隐喻现象及特点 | 第25-27页 |
·现代汉语名量词隐喻是一种结构隐喻 | 第27-29页 |
·汉语名量词隐喻产生的动因 | 第29-33页 |
·量词对名词的反制约作用为名量词隐喻提供了可能性 | 第29-31页 |
·现代汉语名量词隐喻是量词“迁嫁”使用的结果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现代汉语名量词隐喻的分类 | 第35-44页 |
·认知性名量词隐喻与修辞性名量词隐喻 | 第35-40页 |
·名量词适用对象范畴 | 第35-36页 |
·认知性名量词隐喻向修辞性名量词隐喻的过渡 | 第36-40页 |
·按映射机制特点划分的四类名量词隐喻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完整名量词隐喻 | 第44-51页 |
·完整名量词隐喻的定义 | 第44-46页 |
·完整名量词隐喻主要集中的量词类 | 第46-48页 |
·完整名量词隐喻产生的动因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缺省名量词隐喻 | 第51-64页 |
·缺省名量词隐喻的定义 | 第51-53页 |
·缺省名量词隐喻主要集中的量词类 | 第53-54页 |
·缺省量词隐喻的源域补足 | 第54-63页 |
·语境对源域补足 | 第54-57页 |
·量词中介性源域补足 | 第57-61页 |
·量词中介性源域补足过程中量词与靶域的互动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缺失名量词隐喻 | 第64-73页 |
·缺失名量词隐喻的定义 | 第64-66页 |
·缺失名量词隐喻的源域是无法补足的 | 第64-65页 |
·缺失名量词隐喻属于贫乏映射隐喻 | 第65-66页 |
·缺失名量词隐喻主要集中的量词类 | 第66-67页 |
·缺失名量词隐命是一种认知性隐嗜 | 第67-72页 |
·二维量词对抽象名词的隐喻 | 第68页 |
·缺失性名量词隐喻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规律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八章 容器名量词隐喻 | 第73-80页 |
·容器名量词隐喻的定义 | 第73-75页 |
·容器名量词隐喻产生的动因 | 第75-79页 |
·容器名量词隐喻是人类主体与背景意象图式的反映 | 第75-77页 |
·容器名量词隐喻分为容纳型与承载型 | 第77-78页 |
·容器名量词对抽象名词的隐喻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九章 结语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