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上海豫园空间分隔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页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第11-13页
   ·豫园概述第13-19页
     ·豫园概况第13页
     ·豫园历史第13-19页
       ·明代最初格局第14页
       ·乾隆时期整体格局稍有改变第14-16页
       ·晚清时期整体格局大变第16-19页
2 相关概念第19-27页
   ·空间与空间分隔第19-21页
     ·空间定义·空间因素第19页
       ·空间定义第19页
       ·空间因素第19页
     ·空间感情·空间体验第19-20页
     ·空间分隔定义第20页
     ·空间分隔暗示第20-21页
   ·中国园林空间分隔概述与定义第21-22页
     ·中国园林空间分隔历史第21-22页
     ·中国园林空间分隔定义第22页
   ·中国园林空间分隔的功能第22-24页
     ·安全和私密的营造第22-23页
     ·园林基本功能的实现第23页
     ·地位的象征第23页
     ·文化意境的体现第23-24页
   ·中国园林空间分隔的类型第24-27页
     ·立面上的分隔与平面上的分隔第24-25页
     ·多层分隔与单层分隔第25页
     ·实隔与虚隔第25-26页
     ·线隔·点隔·面隔第26-27页
3 整体上豫园分隔变迁概述第27-35页
   ·豫园园界划分和园门设置演变第27-30页
     ·早期豫园园界划分与园门设置第27-29页
       ·明代时期豫园园界划分与园门设置第27-28页
       ·乾隆西园时期豫园园界划分与园门设置第28-29页
     ·晚期豫园园界划分与园门设置第29页
     ·园界划分变化总结第29-30页
   ·豫园整体上空间格局的演变第30-31页
     ·“回”——倒“F”第30页
     ·“连贯”——“独立”第30-31页
     ·“疏朗”——“复杂”第31页
   ·豫园景区划分的变迁第31-34页
     ·早期豫园景区划分第31-33页
       ·明代豫园景区划分第31-32页
       ·乾隆西园景区划分第32-33页
     ·晚期豫园景区划分第33-34页
   ·豫园整体空间分隔变迁总结第34-35页
4 各个时期豫园空间分隔细究第35-73页
   ·豫园空间分隔媒介第35-54页
     ·早期豫园的特色分隔媒介——山水第35-40页
       ·豫园山石分隔特点分析(主要针对早期豫园)第35-38页
       ·豫园水分隔特点分析(主要针对早期豫园)第38-40页
     ·晚期豫园的特色分隔媒介——墙体第40-46页
       ·豫园墙体分隔特点分析(主要针对晚期豫园)第41-46页
     ·其他分隔媒介第46-52页
       ·建筑物分隔第46-50页
       ·植物分隔第50-52页
       ·竹篱分隔第52页
     ·组合分隔第52-53页
     ·分隔媒介总结第53-54页
       ·历代豫园分隔媒介的不同第53-54页
       ·历代豫园分隔媒介不同的原因第54页
   ·豫园分隔方式的研究第54-63页
     ·历代豫园具有一定差异的分隔方式第55-60页
       ·分隔的等级第55-56页
       ·分隔的显与隐第56-57页
       ·分隔的尺度第57-60页
     ·历代豫园相似的分隔方式第60-63页
       ·分隔的虚实第60-61页
       ·分隔的规律与节奏第61-62页
       ·分隔的内向与外向第62-63页
     ·分隔方式总结第63页
   ·豫园分隔后形成的空间效果(包括心理空间效果)第63-73页
     ·历代豫园具有一定差异的分隔空间效果第64-68页
       ·空间序列第64-65页
       ·空间扩展与延长第65-68页
     ·历代豫园相似的分隔空间效果第68-71页
       ·空间过渡第68-69页
       ·动静空间交错第69-71页
     ·豫园分隔空间效果总结第71-73页
5 豫园分隔的哲学文化寓意与美学意义第73-83页
   ·豫园分隔的哲学文化寓意第73-77页
     ·早期豫园分隔的哲学文化寓意第74-75页
     ·晚期豫园分隔的哲学文化寓意第75-77页
   ·豫园空间分隔之书画美第77-79页
     ·豫园平面上分隔的勾勒用笔第77-78页
       ·早期豫园分隔之气韵连贯第77页
       ·晚期豫园分隔之平衡有序第77-78页
     ·豫园分隔之画意营造第78-79页
       ·早期豫园分隔画意之大气自然第78-79页
       ·晚期豫园分隔画意之精致小品第79页
   ·豫园空间分隔之诗意第79-81页
     ·早期豫园分隔诗意之整体把握第80页
     ·晚期豫园分隔诗意之局部营造第80-81页
   ·分隔的意境第81页
   ·分隔哲学文化寓意与美学意义的总结第81-83页
6 豫园与其他园林空间分隔的比较第83-95页
   ·其他园林空间概述第83页
   ·园林整体分隔情况比较第83-86页
   ·园林细节分隔情况比较第86-95页
     ·分隔媒介的装饰度差异第86-87页
     ·分隔的组合感差异第87-88页
     ·分隔的渗透感差异第88-93页
     ·分隔的丰富度差异第93页
     ·分隔的景致简化能力差异第93-95页
7 豫园分隔的特点与不足总结第95-100页
   ·豫园分隔特点第95-97页
     ·早期豫园分隔特点第95-96页
     ·晚期豫园分隔特点第96-97页
   ·晚期豫园分隔的不足与整修建议第97-100页
     ·晚期豫园分隔的不足第97-98页
     ·晚期豫园分隔整修建议第98-100页
8 传承与借鉴第100-109页
   ·江南园林分隔原则的提炼第100-103页
     ·多等级性第100页
     ·哲学性第100-101页
     ·合宜性第101页
     ·节奏性第101-102页
     ·整体性第102页
     ·自然性第102-103页
     ·渗透性第103页
   ·现代对江南园林分隔具体手法的继承第103-106页
   ·现代园林分隔的展望第106-109页
9 论文总结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作者简历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名量词隐喻研究
下一篇:王符《潜夫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