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依恋的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依恋的定义 | 第9-10页 |
·依恋研究的发展 | 第10-13页 |
·依恋理论 | 第13页 |
·抑郁的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抑郁的定义 | 第13-14页 |
·抑郁的理论 | 第14-15页 |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应对方式的定义 | 第16-17页 |
·应对方式的分类 | 第17-18页 |
·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8页 |
·依恋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依恋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依恋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依恋与抑郁症状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问题提出 | 第21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实践意义 | 第21-23页 |
3、研究程序 | 第23-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 | 第24页 |
·抑郁量表 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 第24页 |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 | 第24-25页 |
·施测方法 | 第25页 |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4、结果 | 第26-34页 |
·青少年依恋、抑郁症状及应对方式的现状 | 第26-28页 |
·青少年父母依恋及同伴依恋现状分析 | 第26页 |
·青少年抑郁症状现状 | 第26-27页 |
·青少年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青少年依恋、抑郁症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青少年依恋与应对方式和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 | 第30-34页 |
·青少年依恋与应对方式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分析 | 第30-31页 |
·青少年不同依恋类型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 第31页 |
·青少年依恋对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 第31-32页 |
·青少年不同依恋类型抑郁症状的差异分析 | 第32-33页 |
·青少年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 第33-34页 |
5、讨论 | 第34-38页 |
·青少年依恋概况 | 第34-35页 |
·青少年母亲依恋、父亲依恋与同伴依恋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5页 |
·青少年抑郁症状现状 | 第35-36页 |
·青少年应对方式现状 | 第36-37页 |
·青少年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37页 |
·青少年依恋类型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 第37-38页 |
6、结果与建议 | 第38-40页 |
·研究结论 | 第38页 |
·研究不足 | 第38页 |
·研究建议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