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治理作用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对不同性质企业进行分类研究 | 第11页 |
·研究方法的不同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 | 第13-15页 |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 第15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支持现金股利代理理论的文献 | 第16页 |
·不支持现金股利代理理论的文献 | 第16-17页 |
·总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企业现金股利的特征及其理论分析 | 第18-31页 |
·研究样本 | 第18页 |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特征 | 第18-24页 |
·股利支付形式逐步以分配现金股利为主 | 第18-21页 |
·现金股利支付率有下降趋势 | 第21-22页 |
·不分配股利的现象依然普遍 | 第22-24页 |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理论分析 | 第24-29页 |
·代理理论可以解释我国的现金股利政策 | 第24-28页 |
·现金股利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治理作用更显著 | 第28-29页 |
·总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现金股利政策治理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31-47页 |
·研究设计 | 第31-34页 |
·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 | 第31页 |
·模型及变量说明 | 第31-34页 |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34-37页 |
·现金股利的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被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5-36页 |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实证结果 | 第37-40页 |
·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的回归结果 | 第37-38页 |
·股利支付率与公司价值回归结果 | 第38-39页 |
·股利报酬率与公司价值的回归结果 | 第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稳健性测试 | 第40-42页 |
·稳健性测试的实证结果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页 |
·国有控股及非国有控股企业治理作用的对比分析 | 第42-47页 |
·研究样本和模型设计 | 第42-43页 |
·国有和非国有样本的回归结果 | 第43-44页 |
·加入虚拟变量的模型设计 | 第44-46页 |
·加入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启示 | 第47-50页 |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代理理论能够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 | 第47页 |
·现金股利政策可以发挥治理作用 | 第47页 |
·现金股利政策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治理效果更显著 | 第47-48页 |
·启示 | 第48-49页 |
·加强对现金股利的规范 | 第48页 |
·对不同的企业使用差别的现金股利监管政策 | 第48页 |
·加强信息披露机制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 第48页 |
·加快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股减持战略 | 第48-49页 |
·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 | 第49页 |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 第49-50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49页 |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