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陪伴式”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模式初探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一、导论第11-18页
 (一) 研究源起与意义第11-13页
  1. 研究源起第11-12页
  2. 意义第12-13页
 (二)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 家庭变迁第13-14页
  2. 青少年需求第14-15页
  3. 社会工作实务第15-16页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 研究方法第16页
  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二、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家庭变迁第18-21页
 (一) 家庭权力第18页
 (二) 亲子关系第18-19页
 (三) 家庭结构第19页
 (四) 家庭功能第19-21页
三、社会变迁下的青少年需求分析第21-28页
 (一) 青少年的定义及特点第21-22页
  1. 青少年的定义第21页
  2. 青少年的特点第21-22页
  3.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第22页
 (二) 青少年的现实需求第22-24页
  1. 物质方面的需求第23页
  2. 精神方面的需求第23页
  3. 社会方面的需求第23-24页
 (三) 现代青少年的家庭需求第24-28页
  1. 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第24-26页
  2. 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家庭需求第26-28页
四、社会变迁下的家庭需求分析第28-40页
 (一) 理论视角:新社会风险视角第28-29页
 (二) 现代家庭风险第29-34页
  1. 婚姻危机第29-30页
  2. 亲子冲突第30-34页
 (三) 现代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第34-40页
  1. 家长存在教育误区第34-37页
  2. 隔代抚养第37-38页
  3. 家庭教育责任的转移第38页
  4. 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第38-40页
五、“陪伴式”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模式第40-49页
 (一) “陪伴式模式”的理论基础第40-42页
  1. PYD的定义及理念第40-41页
  2. PYD的发展目标第41页
  3. PYD的指导原则第41-42页
  4. PYD对陪伴式模式的指导意义第42页
 (二) “陪伴式”模式的内容第42-49页
  1. 针对家庭第42-44页
  2. 针对青少年第44-49页
六、“陪伴式”模式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第49-54页
 (一) 优势(Strengths)第49-50页
  1. 国家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第49页
  2. 高校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第49-50页
  3. 社会工作的非盈利性第50页
 (二) 劣势(Weaknesses)第50-51页
  1. 社会工作专业社会认同度不高第50页
  2. “陪伴式”模式不完善第50-51页
 (三) 机会(Opportunities)第51-52页
  1.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第51页
  2. 社区居民疏离第51-52页
 (四) 威胁(Threats)第52页
  1. 各类专业培训机构第52页
  2. 社区“四点钟学校”第52页
 (五) 发展对策第52-54页
  1. 针对自身劣势第53页
  2. 针对威胁第53-54页
总结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个案访谈提纲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下一篇:公民治理视角下的城市妇女参与社区治理研究--以十二个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