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股权激励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对比分析 | 第15-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行为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激励及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22-23页 |
·股权激励的方式 | 第23-25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背景及现状分析 | 第25-34页 |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背景 | 第25-27页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上市公司在不同年份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统计 | 第27-28页 |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业分布 | 第28-29页 |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证券市场的分布统计 | 第29-30页 |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公司类型 | 第30-31页 |
·股权激励的方式选择 | 第31-32页 |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激励股票来源 | 第32页 |
·股权激励力度 | 第32-34页 |
4 股权激励绩效的度量及评价方法 | 第34-38页 |
·股权激励绩效的度量 | 第34-35页 |
·股权激励绩效的度量标准 | 第34页 |
·股权激励绩效的度量标准选择 | 第34-35页 |
·企业股权激励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35-37页 |
·托宾 Q 值法 | 第35页 |
·经济增加值法(EVA) | 第35-36页 |
·平衡计分卡法(Balanced Scorecard) | 第36页 |
·财务指标法 | 第36-37页 |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7-38页 |
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市场绩效研究 | 第38-45页 |
·研究方法说明 | 第38-42页 |
·有效市场假说(EMH)与事件研究法 | 第38-39页 |
·事件研究法的具体步骤 | 第39-42页 |
·样本和数据选取 | 第42-43页 |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5页 |
6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业绩绩效研究 | 第45-55页 |
·假设的提出 | 第45-46页 |
·实证研究方法 | 第46-53页 |
·研究方法说明 | 第46-47页 |
·经营业绩指标的选取 | 第47-48页 |
·模型构建 | 第48-50页 |
·样本选取 | 第50-51页 |
·因子分析步骤及结果 | 第51-53页 |
·上市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关系的回归检验 | 第53-55页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5-62页 |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建议 | 第55-60页 |
·建立健全股权激励公司内部环境的建议 | 第55-58页 |
·建立健全股权激励公司外部环境的建议 | 第58-60页 |
·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60-62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0-61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0页 |
致谢语 | 第70-7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