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创新点 | 第13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流程 | 第15-16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6-28页 |
·自主学习概述 | 第16-21页 |
·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自主学习的目的与价值的研究 | 第18-19页 |
·关于自主学习特征的研究 | 第19页 |
·自主学习研究内容的重点 | 第19-20页 |
·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 第21-28页 |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要素的重组 | 第21-22页 |
·网络环境下学生特征发生的变化 | 第22页 |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概念 | 第22-23页 |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的特征 | 第23-24页 |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 | 第24-26页 |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26-28页 |
3 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模型 | 第28-37页 |
·几种自主学习模型 | 第28-32页 |
·早期麦克库姆斯模型 | 第28-29页 |
·齐莫曼的自主学习模型 | 第29-31页 |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一般模型 | 第31-32页 |
·网络环境下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第32-37页 |
·网络课程及支持平台因素 | 第33-35页 |
·网络环境因素 | 第35页 |
·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模型 | 第35-37页 |
4 研究变量的测量与分析 | 第37-53页 |
·研究工具的编制与修正 | 第37-41页 |
·研究工具的编制 | 第37页 |
·研究变量及操作化定义 | 第37-40页 |
·研究工具的修正过程 | 第40-41页 |
·数据收集和样本描述 | 第41-43页 |
·研究变量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43-51页 |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网络课程及支持平台量表的检验 | 第44-48页 |
·网络环境量表的检验 | 第48-49页 |
·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检验 | 第49-51页 |
·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差异分析 | 第51-53页 |
5 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 第53-60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第53-55页 |
·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53-54页 |
·网络环境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54页 |
·网络课程及支持平台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54-55页 |
·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55-56页 |
·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56-60页 |
·网络课程及支持平台对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 第56-57页 |
·网络环境对网络环境下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 第57页 |
·网络环境对网络课程及支持平台的影响分析 | 第57-60页 |
6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及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方案 | 第60-67页 |
·培养策略建议 | 第60-63页 |
·设计思路 | 第63-64页 |
·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 | 第64-66页 |
·系统的开发与运行 | 第66-67页 |
7 研究结果与展望 | 第67-69页 |
·研究结果讨论 | 第67-68页 |
·研究局限 | 第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