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ARM微处理器的直流电机以太网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课题背景介绍第13-14页
   ·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第14-16页
     ·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第14页
     ·分布式控制系统第14-15页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第15页
     ·基于以太网的网络控制系统第15-16页
   ·以太网用于工业网络控制的可行性第16-17页
   ·以太网用于工业控制的优势第17-18页
   ·嵌入式系统接入以太网技术第18-20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页
   ·本文的结构及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总体方案选择和以太网接口硬件设计第22-28页
   ·系统总体架构第22-23页
     ·嵌入式硬件平台选择第22-23页
     ·嵌入式软件平台选择第23页
   ·电机控制器总体结构第23-24页
   ·系统功能设置第24-25页
   ·ARM 嵌入式系统以太网接口硬件设计第25-27页
     ·RTL8019AS 系统配置第25-26页
     ·数据、地址和控制总线的连接第26-27页
   ·本章小节第27-28页
第三章 TCP/IP 协议在UC/OS-II 中的实现第28-54页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第28-29页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产生第28-29页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优点第29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缺点第29页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第29-32页
     ·uC/OS-II 的特点第29-30页
     ·uC/OS-II 的系统结构第30-31页
     ·uC/OS-II 在LPC2210 上的移植第31-32页
   ·TCP/IP 协议的分层第32-34页
   ·TCP/IP 协议栈在UC/OS-II 上的实现第34-53页
     ·TCP/IP 协议的精简第34-37页
     ·RTL8019AS 驱动程序第37-39页
     ·以太网层程序第39-42页
     ·ARP 协议第42-44页
     ·IP 协议第44-45页
     ·ICMP 协议第45-47页
     ·UDP 协议第47-50页
     ·TCP 协议第50-52页
     ·嵌入式TCP/IP 协议的使用第52-53页
     ·HTTP 协议及简单Web Server 的实现第53页
   ·本章小节第53-54页
第四章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第54-68页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第54-55页
   ·直流电机PWM 调速原理第55-56页
   ·直流电机数学模型推导第56-57页
   ·被控直流电机参数估算第57-60页
     ·估算电机参数原因第57-58页
     ·电机参数估算第58-59页
     ·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第59-60页
   ·直流电机控制算法研究第60-67页
     ·双闭环控制第60-61页
     ·模糊控制第61-65页
     ·模糊-PID 控制第65-66页
     ·各种控制方法效果比较第66-67页
   ·本章小节第67-68页
第五章 硬件电路设计第68-76页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第68页
   ·CPU 最小系统第68-71页
     ·电源系统第69-70页
     ·复位电路第70页
     ·LED 数码管显示电路第70-71页
   ·电机控制电路设计第71-73页
     ·LPC2210 脉宽调制器第71页
     ·直流电机驱动芯片L298N第71-72页
     ·控制电路图第72-73页
   ·电机回路电路设计第73-75页
     ·转速测量电路第73-74页
     ·电流测量电路第74-75页
   ·本章小节第75-76页
第六章 控制程序和远程控制软件设计第76-86页
   ·嵌入式控制器软件设计第76-82页
     ·启动代码的编写第76-77页
     ·嵌入式控制器软件设计第77-82页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82-85页
     ·系统体系结构的选择第82-83页
     ·监控软件设计思想第83-84页
     ·软件具体实现第84-85页
   ·本章小节第85-8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总结第86-87页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致谢第91-9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GR-5A机器人伺服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从社会转型看语文教育中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