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基本特征与共融性问题 | 第9-20页 |
第一节 美声唱法的基本特征 | 第9-11页 |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 | 第9页 |
二、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 | 第9-10页 |
三、美声唱法的声音特点 | 第10-11页 |
四、美声唱法的演唱风格 | 第11页 |
五、美声唱法的表现形式 | 第11页 |
第二节 民族唱法的基本特征 | 第11-14页 |
一、民族唱法的起源 | 第12页 |
二、民族唱法在中国的发展 | 第12-13页 |
三、民族唱法的声音特点 | 第13页 |
四、民族唱法的演唱风格 | 第13-14页 |
五、民族唱法的表现形式 | 第14页 |
第三节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共融性问题 | 第14-20页 |
一、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共性 | 第14-17页 |
(一) 呼吸的运用 | 第14-15页 |
(二) 共鸣腔体的运用 | 第15页 |
(三) 声音的位置 | 第15-16页 |
(四) 咬字、吐字的方法 | 第16-17页 |
(五) 演唱的风格特征 | 第17页 |
(六) 音乐作品的风格把握 | 第17页 |
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融合的必然性 | 第17-18页 |
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融合的途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声乐艺术理论与实践个案分析 | 第20-24页 |
第一节 张权生平简介及艺术经历 | 第20-21页 |
一、生平简介 | 第20页 |
二、艺术经历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张权的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分析 | 第21-24页 |
一、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 第21页 |
二、声乐艺术理论 | 第21-22页 |
三、教学实践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的反思 | 第24-27页 |
第一节 从“吴碧霞现象”看“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的反思看中国声乐艺术的未来之路 | 第25-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附录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