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流行”的内涵 | 第8-11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概念中的“流行” | 第8页 |
第二节 外国语言中的“流行” | 第8-11页 |
第二章 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的“流行”因素 | 第11-17页 |
第一节 “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 | 第11页 |
第二节 “以自然之为美” | 第11-13页 |
第三节 “诉心中之不平”、“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琴者,心也…所以吟其心也” | 第14-15页 |
第五节 “声音之道可与禅通”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李贽音乐美学思想“流行”因素的体现 | 第17-38页 |
第一节 先秦时期 | 第17-20页 |
一、《风》中的“流行”因素 | 第17-18页 |
二、《下里巴人》中的“流行”因素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唐宋时期 | 第20-23页 |
一、曲子、曲子词中的“流行”因素 | 第20-21页 |
二、诸宫调、货郎儿中的“流行”因素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元代 | 第23-26页 |
一、说唱音乐中的“流行”因素 | 第23页 |
二、元杂剧与散曲中的“流行”因素 | 第23-26页 |
第四节 明清时期 | 第26-27页 |
一、城市小曲中的“流行”因素 | 第26页 |
二、京剧中的“流行”因素 | 第26-27页 |
第五节 近现代时期 | 第27-38页 |
一、学堂乐歌中的“流行”因素 | 第27-29页 |
二、新音乐文化中的“流行”因素 | 第29-33页 |
三、聂耳及其音乐创作中的“流行”因素 | 第33-35页 |
四、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中的“流行”因素 | 第35-38页 |
第四章“流行”与“传统”的辩证关系 | 第38-41页 |
第一节 “传统”的内涵 | 第38-39页 |
一、中国语言中的“传统” | 第38页 |
二、外国语言中的“传统”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流行”——“传统”的基础与音乐传承的方式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现当代音乐流行现状的分析及审美特征的探讨 | 第41-48页 |
第一节 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 | 第41-43页 |
第二节 赵季平的影视音乐的流行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其他类型音乐的流行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