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论文的主题和选题的范围 | 第8-9页 |
·论文研究内容的国内外现状 | 第9-10页 |
·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0-12页 |
第2章 AIS的原理和系统组成 | 第12-28页 |
·AIS的发展过程 | 第12-14页 |
·AIS诞生阶段 | 第12页 |
·数字选择性呼叫(DSC)应答器研究阶段 | 第12-13页 |
·自组织时分多路访问(SOTDMA)无线电自动识别系统研究阶段 | 第13页 |
·DSC应答器与TDMA自动识别系统方案论证阶段 | 第13页 |
·通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立法阶段 | 第13-14页 |
·AIS应用研究阶段 | 第14页 |
·AIS的国际公约和技术标准 | 第14-17页 |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74公约)修正案 | 第14-15页 |
·通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性能标准 | 第15-16页 |
·在VHF海上移动频率上使用时分多路访问(TDMA)的通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技术特性 | 第16-17页 |
·通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操作及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 | 第17页 |
·AIS的工作原理 | 第17-26页 |
·AIS的技术要求 | 第17-18页 |
·AIS的信息种类和结构 | 第18-22页 |
·AIS的TDMA协议 | 第22-24页 |
·AIS的相关技术 | 第24-26页 |
·AIS系统的组成 | 第26-28页 |
第3章 营口VTS系统的原理和功能分析 | 第28-42页 |
·VTS系统的组成 | 第28页 |
·VTS系统的原理 | 第28-40页 |
·雷达子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8-31页 |
·VHF通信子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1-33页 |
·信息传输子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3-34页 |
·雷达数据处理子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4-38页 |
·记录与重放子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8-40页 |
·VTS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光纤传输技术对系统性能的提高 | 第40页 |
·TDM技术对系统性能的提高 | 第40-41页 |
·多媒体技术对系统性能的提高 | 第41-42页 |
第4章 AIS技术实现 | 第42-61页 |
·AIS的组成和AIS发射的信息 | 第42-45页 |
·AIS的组成 | 第42-43页 |
·AIS发射的信息 | 第43-45页 |
·信息传输格式 | 第45-54页 |
·物理层 | 第46-47页 |
·数据链路层 | 第47-53页 |
·网络层 | 第53页 |
·传输层 | 第53-54页 |
·AIS动态信息与VTS雷达信息的融合 | 第54-58页 |
·信息融合的概念和信息融合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信息融合的方法 | 第55-58页 |
·系统容量分析和时隙分配原则 | 第58-61页 |
·系统容量分析 | 第58-60页 |
·时隙分配原则 | 第60-6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