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

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绪论第15-26页
   ·文学意义的持续性与当下性第15-16页
   ·本文上篇的基本思路与创新第16-19页
   ·论文下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第19-22页
   ·本文的研究策略及写作体例第22-26页
上篇 意义诗学的基本规定性第26-103页
 1 意义问题的哲学史轨迹第27-49页
   ·意义哲学追问的起始问题第27-32页
     ·生存与意义的哲学联系第27-29页
     ·意义研究的整体性格局第29-30页
     ·意义追问的理论参照点第30-32页
   ·意义学说在古希腊的发端第32-36页
     ·逻各斯对意义论的奠基第32-33页
     ·理念论对意义论的开启第33-34页
     ·四因说对意义论的推进第34-36页
   小结第36页
   ·唯名论对意义学说的拓进第36-40页
     ·唯名论与唯实论的划分第37-38页
     ·奥康对于唯名论的贡献第38-39页
     ·唯名论对意义论的拓展第39页
   小结第39-40页
   ·语言论转向中的意义学说第40-47页
     ·语言论转向的基本含义第40-41页
     ·分析哲学的意义论拓展第41-44页
     ·索绪尔对意义论的推进第44-47页
   小结第47页
   ·结论第47-49页
 2 意义问题的生成性探析第49-84页
   ·前苏格拉底:生成性与观念论共生第49-57页
     ·始基问题的生成性意蕴第49-51页
     ·轮回学说的二元论迹象第51页
     ·火本原说的生成性精神第51-53页
     ·通向持存的本体论建构第53-55页
     ·生成与存在的初步调和第55-56页
   小结第56-57页
   ·阿提卡哲学:生成在观念论中隐匿第57-61页
     ·在普遍定义中达向持存第57-58页
     ·相论对生成精神的遮蔽第58-59页
     ·四因说对生成性的解蔽第59-61页
   小结第61页
   ·尼采哲学与意义研究的生成性转向第61-70页
     ·对尼采哲学的基本定位第62-63页
     ·生成性精神的现代回归第63-65页
     ·尼采哲学的语言论转向第65-68页
     ·透视主义的境域生成性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海德格尔对意义研究的生成性拓进第70-83页
     ·胡塞尔与欧陆语言转向第70-72页
     ·海德格尔与语言论转向第72-75页
     ·海德格尔语言上的转向第75-78页
     ·语言思想的生成性蕴涵第78-80页
     ·海德格尔与尼采的关系第80-82页
   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3 意义诗学的基本规定性第84-103页
   ·意义诗学与文学意义的生成性研究第84-92页
     ·文学与意义的多维关联第84-85页
     ·意义诗学的生成性探微第85-89页
     ·文学解释学研究之概览第89-92页
   小结第92页
   ·“意义诗学”所由展开的基本视域第92-101页
     ·抵御碎片化的整体视域第93-94页
     ·超越对立的生成性视域第94-98页
     ·有限境域的生成性视域第98-101页
   ·结论第101-103页
下篇 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第103-185页
 4 意义诗学的作者意图论第104-127页
   ·意义诗学整体图景的反思与建构第104-111页
     ·四要素说及其重要变式第104-107页
     ·六要素与意义诗学图景第107-110页
   小结第110-111页
   ·“作者”的消解及其生成性重构第111-116页
     ·对“作者之死”的质疑第111-113页
     ·“艺术家消亡”说辨疑第113-116页
   小结第116页
   ·作者意图:从经验到文本的超越第116-125页
     ·经验意图的还原与超越第117-119页
     ·解释学:从经验到文本第119-122页
     ·隐含作者的生成性特征第122-124页
   小结第124-125页
   ·结论第125-127页
 5 意义诗学的接受阐释论第127-161页
   ·“读者”的历史轨迹与类型融通第127-133页
     ·作者—读者的非对称性第127-128页
     ·读者观念的文论史轨迹第128-130页
     ·读者类型的生成性融通第130-133页
   小结第133页
   ·对意义—情感关联性的诗学新探第133-139页
     ·意义情感的接受整体性第133-135页
     ·意义对情感的奠基功能第135-138页
   小结第138-139页
   ·文学接受—阐释问题的诗学研究第139-146页
     ·阐释与规范的层面分析第139-140页
     ·描述与阐释的哲学辨疑第140-144页
     ·阐释:描述与评价之间第144-146页
   小结第146页
   ·海德格尔的阐释思想与阐释实践第146-155页
     ·海德格尔的阐释学思想第147-149页
     ·海德格尔诗歌阐释辨疑第149-151页
     ·问题分析与新思路开启第151-155页
   小结第155页
   ·敞开性与走向敞开的文学阐释观第155-160页
     ·海德格尔的敞开性思想第155-156页
     ·从透视论看理论敞开性第156-158页
     ·文学理论的现实敞开性第158-159页
   小结第159-160页
   ·结论第160-161页
 6 层面理论的生成性解读第161-185页
   ·经验论美学的层面论及其生成性第161-165页
     ·桑塔耶纳的作品层面论第161-163页
     ·奥尔德里奇的层面理论第163-165页
   小结第165页
   ·分析美学家论艺术的再现与表现第165-174页
     ·再现表现的语义学融通第166-168页
     ·再现表现的境域生成性第168-173页
   小结第173-174页
   ·英伽登作品层面论的关联与疑点第174-183页
     ·不同层面的内在关联性第174-179页
     ·形而上质的生成性意蕴第179-180页
     ·杜夫海纳论艺术的结构第180-182页
   小结第182-183页
   ·结论第183-185页
结束语:作为文学意义本然的生成与持存第185-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195页
附录第195-200页
 附录1 国内文学意义研究著作目录第195-196页
 附录2 文中部分论题索引第196-198页
 附录3 部分西人译名对照第198-200页
致谢第200-20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201-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秦两汉“和”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