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对弹力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8-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名词界定 | 第11-14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4-15页 |
·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 第15-17页 |
3 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前概念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前概念的研究历史 | 第17-18页 |
·迷思概念的来源及其特性 | 第18-20页 |
·迷思概念研究的方法 | 第20页 |
·学生对力的概念理解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国外及台湾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大陆关于力的概念的研究现状 | 第22页 |
·大陆关于弹力方面的研究 | 第22-26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6-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研究工具、方法及程序 | 第26-28页 |
·被试的选取 | 第28页 |
·研究的基本假定 | 第28-29页 |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9-41页 |
·研究学生对力的认识 | 第29-30页 |
·学生对于力的平衡的认识 | 第30-31页 |
·学生关于弹力的认识 | 第31-37页 |
·学生对弹力方向的认识 | 第37-38页 |
·学生对弹力大小的认识 | 第38-41页 |
6 研究结论分析 | 第41-51页 |
·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 第41-42页 |
·学生对弹力概念理解错误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概念转化的策略探讨 | 第44-46页 |
·《弹力》教学建议 | 第46-51页 |
·认知架构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 第46-47页 |
·以学生迷思概念为起点,设计教学活动 | 第47页 |
·制造冲突情境 | 第47-49页 |
·提升教师概念转变教学的能力 | 第49-51页 |
7 研究反思及不足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