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问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1-18页 |
·相关概念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对教师教学魅力的研究 | 第12-15页 |
·国外学者对教师教学魅力的研究 | 第15-17页 |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2. 教学魅力 | 第22-45页 |
·教师的教学魅力及其特点 | 第22-27页 |
·魅力的涵义及特点 | 第22-24页 |
·教学魅力的涵义 | 第24-25页 |
·教学魅力的特点 | 第25-27页 |
·教师魅力与教学魅力 | 第27-29页 |
·教师魅力的涵义 | 第27-28页 |
·教师魅力与教学魅力之间的关系 | 第28-29页 |
·教学魅力与人格魅力 | 第29-32页 |
·人格魅力的涵义 | 第29-30页 |
·教学魅力与人格魅力之间的关系 | 第30-32页 |
·教学魅力产生机理探源 | 第32-38页 |
·“魅力”的产生机理 | 第32-37页 |
·教学魅力的产生机理 | 第37-38页 |
·魅力型教学的特质 | 第38-39页 |
·树立教学魅力观 | 第39-45页 |
3. 教学魅力多视角的分析 | 第45-54页 |
·教学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 第45-47页 |
·学习动机理论 | 第45-46页 |
·教学魅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力量 | 第46-47页 |
·教学魅力是学生获得的美学感受—基于美学视角的分析 | 第47-50页 |
·美学基础理论 | 第47-48页 |
·教学魅力的美学涵义 | 第48-50页 |
·教学魅力是重要的非权力影响力—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分析 | 第50-51页 |
·非权力性影响力 | 第50-51页 |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实质 | 第51页 |
·教学魅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加速器—基于教育学视角的分析 | 第51-54页 |
·教育与育人 | 第51-52页 |
·教学魅力与育人 | 第52-54页 |
4. 教学魅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 第54-76页 |
·教学魅力的作用及其缺失之痛 | 第54-59页 |
·教学魅力的作用 | 第54-57页 |
·教学魅力缺失之痛 | 第57-59页 |
·教学魅力的构成 | 第59-62页 |
·影响教学魅力的因素 | 第62-76页 |
·师仪—教学魅力的序曲 | 第64-66页 |
·师德—教学魅力的灵魂 | 第66-69页 |
·师学—教学魅力的强音 | 第69-71页 |
·师艺—教学魅力的主旋律 | 第71-76页 |
5. 提升教师教学魅力的策略研究 | 第76-96页 |
·教师的教学魅力是可以提升的 | 第76-77页 |
·提升教学魅力的策略 | 第77-96页 |
·教学形象—自然 | 第78-82页 |
·教学语言—幽默 | 第82-84页 |
·教学知识—渊博 | 第84-85页 |
·教学研究—深入 | 第85-87页 |
·教学情感—积极 | 第87-89页 |
·教学技能—娴熟 | 第89-92页 |
·教学品质—高尚 | 第92-96页 |
结语 | 第96-9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附录 | 第102页 |
附录一 (美国)教育者誓词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