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心理契约的定义及其结构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心理契约的定义 | 第14-15页 |
·心理契约的结构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心理契约类型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心理契约违背理论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违背的概念及其后果研究 | 第18-19页 |
·违背机制模型 | 第19-21页 |
·员工离职倾向研究状况 | 第21-23页 |
·离职倾向的内容 | 第21-22页 |
·离职倾向形成过程 | 第22-23页 |
·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 | 第23页 |
·并购整合模式的研究概况 | 第23-24页 |
·人格属性 | 第24-26页 |
·中国式契约的研究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理论构思及研究方法 | 第29-37页 |
·理论构思及研究假设 | 第29-33页 |
·整合模式 | 第30-31页 |
·心理契约类型 | 第31-32页 |
·个体属性 | 第32-33页 |
·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 | 第33页 |
·研究方法和程序 | 第33-37页 |
·量表设计 | 第33-36页 |
·研究对象与抽样——内资企业 | 第36-37页 |
第4章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37-4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7-39页 |
·效度 | 第37-38页 |
·信度 | 第38-39页 |
·相关变量分析 | 第39-45页 |
·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心理契约类型对心理契约违背和离职倾向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0页 |
·并购整合模式对心理契约违背和离职倾向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0-42页 |
·人格特质对心理契约违背和离职倾向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2-45页 |
·假设检验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讨论与展望 | 第47-55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讨论 | 第47-50页 |
·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 | 第47-48页 |
·变动型心理契约的调节作用讨论 | 第47-48页 |
·关系型心理契约的调节作用讨论 | 第48页 |
·并购整合类型的调节作用讨论 | 第48-49页 |
·人格特质的调节作用讨论 | 第49-50页 |
·精神能量维度(E-I)的调节作用 | 第49页 |
·信息获取维度(N-S)的调节作用 | 第49-50页 |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 第50-53页 |
·增进组织信任感 | 第50-51页 |
·促进组织沟通及人际沟通 | 第51-53页 |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53-5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3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问卷 | 第58-61页 |
注释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