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3页 |
一、 致使性重动句的定义与内涵 | 第7-10页 |
·致使性重动句的定义 | 第7-8页 |
·致使性重动句的分类 | 第8-10页 |
二、 致使性重动句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三、 语料来源 | 第10-11页 |
四、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理论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致使性重动句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一、 致使性重动句的定义及其与一般重动句的区别问题 | 第13-14页 |
二、 从共时平面看致使性重动句的句法问题 | 第14-15页 |
·关于致使性重动句动词及其宾语的特点 | 第14-15页 |
·关于致使性重动句的补语特点 | 第15页 |
三、 致使性重动句的语义特征与功能作用问题 | 第15-16页 |
四、 致使性重动句与其他相关句式的比较问题 | 第16-17页 |
五、 致使性重动句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17-18页 |
六、 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致使性重动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 第20-31页 |
一、 致使性重动句的语义功能 | 第20页 |
二、 致使性重动句中动词的选择 | 第20-23页 |
·音节和句法特征与动词选择 | 第21页 |
·句式意义与动词选择 | 第21-23页 |
·书面语体与动词选择 | 第23页 |
三、 致使性重动句宾语探究 | 第23-27页 |
·宾语的指称性 | 第24-26页 |
·致使性重动句宾语类型的分类考察 | 第26-27页 |
四、 致使性重动句的补语结构分析 | 第27-30页 |
·补语的构成 | 第27-29页 |
·必然因果关系与非必然因果关系的致使性重动句补语类型分析 | 第29-30页 |
五、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致使性重动句致使意义的实现 | 第31-48页 |
一、 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看致使性重动句的句式意义 | 第31-33页 |
·致使性重动句结构的构式地位 | 第31-33页 |
二、 致使性重动句的句式意义及构式的语义特征 | 第33-36页 |
·致使性重动构式的基本义项一 | 第33-34页 |
·致使性重动构式的基本义项二 | 第34页 |
·基本义项一与义项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第34-36页 |
三、 致使性重动句致使意义的特殊性 | 第36-38页 |
·"致使"概念的内涵 | 第36-37页 |
·致使性重动句致使意义的特殊性 | 第37-38页 |
四、 致使性重动构式致使义的实现途径 | 第38-41页 |
·动词的致使义 | 第39-40页 |
·形态赋予的致使义 | 第40-41页 |
五、 致使性重动构式致使义的强弱等相关问题 | 第41-47页 |
·不同类别的致使性重动句出现频率比较 | 第42页 |
·不同类型的致使性重动句致使义强弱比较 | 第42-45页 |
·致使性重动构式与一般非致使性重动句之关系 | 第45-47页 |
六、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8-50页 |
一、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8-49页 |
二、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