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野下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8-18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对话式阅读教学与接受美学 | 第18-24页 |
(一) 阅读和对话 | 第18-20页 |
(二) 对话式阅读教学 | 第20-21页 |
(三) 对话式阅读教学与接受美学的关系 | 第21-24页 |
二、接受美学视野下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特征 | 第24-30页 |
(一) 学生主体性: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 | 第24-25页 |
(二) 文本交流性:空白与否定 | 第25-27页 |
(三) 对话审美性:美觉与净化 | 第27-30页 |
三、接受美学视野下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 第30-44页 |
(一) 利用期待视界,展开生本对话 | 第30-36页 |
1.利用定向期待,开展生本对话 | 第30-33页 |
2.利用创新期待,深入生本对话 | 第33-36页 |
(二) 利用召唤结构,丰富生本对话 | 第36-40页 |
1.利用空白,激发学生想象 | 第37-39页 |
2.利用否定,丰富文本意义 | 第39-40页 |
(三) 利用多维审美经验,加强对话审美性 | 第40-44页 |
1.利用审美愉悦,激发学生情感 | 第41-42页 |
2.利用审美净化,唤醒学生灵魂 | 第42-44页 |
四、接受美学视野下对话式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 第44-50页 |
(一) 被动综合:规避文本的过度诠释 | 第44-46页 |
(二) 对话的有效性:避免教师主导地位失落 | 第46-50页 |
结束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