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研究实践价值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3.1 国内外关于创客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2 教育领域接受度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1.4 研究问题与内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问题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创客教育 | 第22-23页 |
2.1.2 技术接受度 | 第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2.2.2 杜威“做中学”理论 | 第24页 |
2.2.3 活动理论 | 第24页 |
2.2.4 技术接受模型 | 第24-30页 |
3 创客教师的技术接受度初始模型建构 | 第30-39页 |
3.1 模型建构 | 第30-34页 |
3.1.1 访谈提纲设计 | 第30-31页 |
3.1.2 访谈资料整理 | 第31-34页 |
3.2 创客教师技术接受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建模 | 第34-39页 |
3.2.1 外部变量 | 第35-37页 |
3.2.2 结果变量 | 第37-39页 |
4 中小学创客教师技术接受度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39-57页 |
4.1 问卷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39-42页 |
4.2 问卷的发放与数据分析 | 第42-45页 |
4.2.1 调查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收集 | 第42页 |
4.2.2 正式发放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42-43页 |
4.2.3 正式发放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43-44页 |
4.2.4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4.3 模型假设检验分析 | 第45-55页 |
4.3.1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5-46页 |
4.3.2 结构方程模型主要变量的验证与分析 | 第46-48页 |
4.3.3 创客教师群体对技术接受度影响因素的感知差异 | 第48-54页 |
4.3.4 研究假设验证 | 第54-55页 |
4.4 最终模型构建 | 第55-57页 |
5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启示 | 第57-66页 |
5.1 研究结果讨论 | 第57-62页 |
5.1.1 教师的教学绩效期望与技术接受度显著正相关 | 第57页 |
5.1.2 技术手段的易用性显著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意向 | 第57-58页 |
5.1.3 学生满意度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意向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 第58-59页 |
5.1.4 经验交流和师资培训是促进创客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条件 | 第59-60页 |
5.1.5 教师的个体创新性与技术接受行为意向显著正相关 | 第60-61页 |
5.1.6 教师的个体特征因素对技术接受度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影响 | 第61-62页 |
5.2 提升创客教师的技术接受度策略与建议 | 第62-66页 |
5.2.1 优化促成条件:加快课程体系资源建设 | 第62-63页 |
5.2.2 提升努力期望水平:组织适恰的创客教师交流与培训活动 | 第63-64页 |
5.2.3 改善绩效期望:完善创客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 | 第64页 |
5.2.4 增强个体创新性:加强教师个体创新性培训指导 | 第64-66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注释 | 第68-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附录一 | 第75-76页 |
附录二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