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3-21页 |
1.研究綜述 | 第14-15页 |
2.秦漢楚方言語音概貌 | 第15-17页 |
3.秦漢楚方言詞匯概貌 | 第17-21页 |
第一章 、隋唐时期的楚方言 | 第21-62页 |
1.隋唐时期的楚音 | 第21-31页 |
2.隋唐時期傳世文獻出現的楚方言詞 | 第31-62页 |
(1)段成式《酉陽雜俎》中的楚方言詞 | 第31-34页 |
(2)《唐本草》中的楚方言詞 | 第34-36页 |
(3)《慧琳音義》中的楚方言詞 | 第36-39页 |
(4)《漢書》顏師古注中的楚方言詞 | 第39-43页 |
(5)《昭明文選》李善注中的楚方言詞 | 第43-46页 |
(6)其他唐代傳世文獻中的楚方言詞 | 第46-62页 |
第二章 、宋代傳世文獻中的楚方言詞 | 第62-104页 |
1.《廣韻》和《集韻》中的楚方言詞 | 第62-84页 |
(1)《廣韻》中的楚方言詞 | 第62-67页 |
(2)《集韻》中的楚方言詞 | 第67-74页 |
(3)《廣韻》、《集韻》與《說文》不同例 | 第74-76页 |
(4)《廣韻》、《集韻》與《方言》不同例 | 第76-83页 |
(5)《廣韻》與《集韻》不同例 | 第83-84页 |
2.洪興祖《楚辭補注》中的楚方言詞 | 第84-89页 |
3.其他宋代傳世文獻中的楚方言詞 | 第89-104页 |
第三章 、隋唐宋時期楚方言語法 | 第104-113页 |
1.副詞“羌” | 第104页 |
2.程度副詞“曼(蠻)” | 第104-105页 |
3.句末語氣詞“些” | 第105-107页 |
4.語助詞“來” | 第107-109页 |
5.反语“忍看”與“忍顧” | 第109-111页 |
6.合成詞“AA色”與“AA聲” | 第111页 |
7.“好V人”式 | 第111-113页 |
第四章 、隋唐宋时期楚方言词个案研究 | 第113-159页 |
1.释“粔籹” | 第113-121页 |
(1)“粔籹”在歷代傳世文獻中的使用情況 | 第114-115页 |
(2)“膏環、環餅、寒具、饊子”與“粔籹”的關係 | 第115-116页 |
(3)“粔籹”与南方少数民族语言 | 第116-119页 |
(4)“粔籹”與“餈、糗” | 第119-121页 |
2.释“沈沈” | 第121-126页 |
(1)“沈沈”釋義 | 第121-122页 |
(2)“沈”與“眈、?、談、譚、覃”的關係 | 第122-124页 |
(3)楚方言詞“潭潭”與“沈沈” | 第124-126页 |
3.释“瀿” | 第126-136页 |
(1)“瀿”與“瀵、湓、濆、潘”的關係 | 第127-128页 |
(2)“瀿、瀵、湓、濆、潘”與“”的關係 | 第128-131页 |
(3)“瀿、瀵、湓、濆、潘、”與南方少數民族語言 | 第131-133页 |
(4)“瀿、濆、湓、浡、、鋪、潽”在現代漢語方言區的使用情況.. | 第133-136页 |
4.释“翕” | 第136-146页 |
(1)“翕”的詞義演變 | 第137-140页 |
(2)“翕”與“脅、歙、噏、習”的關係 | 第140-144页 |
(3)“翕”的現代分佈狀況及其義項在方言區的演變關係 | 第144-146页 |
5.释“頷” | 第146-151页 |
(1)“頷”的本義探尋 | 第146-147页 |
(2)“頷”與“顉、顄、顑、頤、頜”的關係 | 第147-150页 |
(3)“頷”的現代分佈情況及其意義在方言區的演變關係 | 第150-151页 |
6.释“漚” | 第151-159页 |
(1)“漚”的詞義探尋 | 第152-154页 |
(2)“漚”與“涹、渥、沃”的關係 | 第154-158页 |
(3)“漚”在現代漢語方言區的使用情況 | 第158-159页 |
结语 | 第159-163页 |
致谢 | 第163-165页 |
參考文獻 | 第165-172页 |
附錄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2-173页 |
附錄B 隋唐宋时期楚方言词目表 | 第173-194页 |
表1.隋唐楚方言词目表 | 第173-178页 |
表2.宋代楚方言词目表 | 第178-185页 |
表3.隋唐宋仍使用的秦漢楚方言詞目表 | 第185-187页 |
表4.隋唐宋楚方言詞在現代漢語方言中的分佈 | 第187-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