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8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一) 为泰国中华文化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 第19-20页 |
(二) 提升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效果 | 第20页 |
(三) 丰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相关研究 | 第20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6页 |
一、中华文化传播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二、各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一) 英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 | 第21页 |
(二) 法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三) 日本文化传播相关研究 | 第22页 |
(四) 西班牙文化传播相关研究 | 第22页 |
三、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四、泰国中华文化传播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五、当前的研究成果与不足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中华文化在泰国传播的历史背景 | 第28-38页 |
第一节 中泰文化交流史 | 第28-33页 |
一、素可泰王朝(公元1249年至公元1438年)与中国元朝的文化交流 | 第28-29页 |
二、大城王朝(公元1350年至公元1569年)与中国明朝的文化交流 | 第29页 |
三、吞武里王朝(公元1767年至1782年)与中国清朝的文化交流 | 第29-30页 |
四、曼谷王朝(公元1782年至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 第30-31页 |
五、中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第31-32页 |
六、90年代后中泰文化的交流 | 第32页 |
七、中泰与东盟共同体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泰国不同时期中华文化传播概述 | 第33-38页 |
一、素可泰王朝时期中华文化传播概述 | 第33-34页 |
二、大城王朝时期中华文化传播概述 | 第34-35页 |
三、曼谷王朝时期中华文化传播概述 | 第35-38页 |
(一) 曼谷王朝时期中华文化传播概况 | 第35-36页 |
(二) 中国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 | 第36-37页 |
(三) 中国佛教建筑艺术文化在泰国的传播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面向泰国汉语学习者的中华文化传播调查分析 | 第38-57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38-44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38页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38-40页 |
三、调查内容 | 第40-44页 |
四、调查过程 | 第44页 |
第二节 泰国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 第44-49页 |
一、泰国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认知程度总体分析 | 第44-47页 |
(一) 泰国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态度的总体分析 | 第44-46页 |
(二) 泰国汉语学习者中国文化认知程度的总体分析 | 第46-47页 |
二、泰国学习者对中国文化认知程度的差异性调查分析 | 第47-49页 |
(一) 泰国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47-48页 |
(二) 泰国汉语学习者中国文化认知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三节 面向泰国汉语学习者中华文化传播内容调查分析 | 第49-57页 |
一、中国文化对泰国文化影响程度分析 | 第49-52页 |
(一) 衣食方面 | 第50页 |
(二) 节日方面 | 第50页 |
(三) 文学艺术方面 | 第50-52页 |
(四) 信仰方面 | 第52页 |
二、学习者感兴趣的中华文化内容分析 | 第52-57页 |
(一) 学习者感兴趣的中华文化内容整体性分析 | 第52-55页 |
(二) 学习者感兴趣的中华文化内容差异性分析 | 第55-57页 |
第四章 面向泰国汉语学习者的中华文化传播策略 | 第57-67页 |
第一节 中华文化在泰国传播的困难和问题 | 第57-60页 |
一、语言交际方面 | 第57-58页 |
二、文化方面 | 第58页 |
三、国家层面 | 第58-59页 |
四、中国人形象方面 | 第59页 |
五、媒体方面 | 第59页 |
六、文化师资方面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法 | 第60-63页 |
一、政府途径 | 第61页 |
二、通过华人传播 | 第61页 |
三、语言学习交流 | 第61-62页 |
四、网络媒体途径 | 第62页 |
五、经贸商务活动 | 第62-63页 |
六、文化交流活动 | 第63页 |
第三节 面向泰国汉语学习者的中华文化传播策略 | 第63-67页 |
一、政府角度 | 第64-65页 |
二、网络媒体角度 | 第65页 |
三、文化教学角度 | 第65页 |
四、汉语学习者角度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及教学研宄实践情况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