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7-42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21页
        1.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第17-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1-38页
        1.2.1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4页
        1.2.2 员工创造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30页
        1.2.3 上司支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0-34页
        1.2.4 工作特征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4-36页
        1.2.5 国内外文献评述第36-38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38-42页
        1.3.1 研究内容第38-39页
        1.3.2 研究方法第39-40页
        1.3.3 技术路线第40-42页
第2章 核心构念及理论基础第42-59页
    2.1 核心构念的界定与测量第42-53页
        2.1.1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的界定与测量第42-45页
        2.1.2 员工创造力的界定与测量第45-48页
        2.1.3 创造性自我效能的界定与测量第48页
        2.1.4 创造性内在动机的界定与测量第48-50页
        2.1.5 创造性过程投入的界定与测量第50-51页
        2.1.6 上司支持的界定与测量第51-53页
    2.2 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第53-58页
        2.2.1 JDC模型与匹配理论及其发展第53-54页
        2.2.2 资源保存理论及其发展第54-56页
        2.2.3 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发展第56-58页
    2.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3章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影响员工创造力的模型构建第59-78页
    3.1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与创造力的关系及假设提出第59-62页
        3.1.1 工作要求与工作控制的作用及匹配类型第59-60页
        3.1.2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与员工创造力第60-61页
        3.1.3 工作要求-控制不匹配与员工创造力第61-62页
    3.2 影响路径的假设提出第62-69页
        3.2.1 创造性自我效能路径第62-65页
        3.2.2 创造性内在动机路径第65-68页
        3.2.3 创造性过程投入路径第68-69页
    3.3 边界条件的假设提出第69-74页
        3.3.1 上司常规支持的调节作用第69-71页
        3.3.2 上司创造力支持的调节作用第71-73页
        3.3.3 上司支持在第二阶段的调节中介作用第73-74页
    3.4 模型构建及研究设计第74-77页
        3.4.1 模型构建第74-75页
        3.4.2 研究设计思路与方法选择第75-77页
    3.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4章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直接效应第78-107页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78-82页
        4.1.1 样本的选择第78页
        4.1.2 预调研的数据来源及搜集第78-80页
        4.1.3 正式调研的数据来源及搜集第80-82页
    4.2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对自评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第82-93页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82-84页
        4.2.2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第84-87页
        4.2.3 研究框架与分析方法第87-89页
        4.2.4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与自评员工创造力的实证检验第89-93页
    4.3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对他评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第93-105页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93-95页
        4.3.2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第95-102页
        4.3.3 研究框架与分析方法第102页
        4.3.4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与他评员工创造力的实证检验第102-105页
    4.4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5章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影响员工创造力的路径与边界条件第107-128页
    5.1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主观路径分析第107-115页
        5.1.1 研究框架与分析方法第107页
        5.1.2 创造性自我效能路径第107-111页
        5.1.3 创造性内在动机路径第111-115页
    5.2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客观路径分析第115-118页
        5.2.1 研究框架与分析方法第115-116页
        5.2.2 创造性过程投入在自我效能与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第116-117页
        5.2.3 创造性过程投入在内在动机与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第117-118页
    5.3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影响员工创造力的边界条件分析第118-127页
        5.3.1 研究框架与分析方法第118-119页
        5.3.2 上司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第119-122页
        5.3.3 上司支持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分析第122-125页
        5.3.4 上司支持在多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分析第125-127页
    5.4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6章 工作要求-控制匹配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建议第128-143页
    6.1 结果讨论第128-132页
        6.1.1 假设检验结果总结第128-129页
        6.1.2 对直接效应的结果讨论第129-130页
        6.1.3 对中介效应的结果讨论第130-131页
        6.1.4 对调节效应的结果讨论第131-132页
    6.2 优化工作设计激发创造力的建议第132-135页
        6.2.1 发挥自主的优势第132-133页
        6.2.2 重视匹配的潜能第133-134页
        6.2.3 规避高压的恶果第134-135页
    6.3 关注创造性机制提升创造力的建议第135-139页
        6.3.1 增强创造性信心第135-136页
        6.3.2 激发创造性动机第136-138页
        6.3.3 提高创造性参与第138-139页
    6.4 规范支持系统促进创造力的建议第139-141页
        6.4.1 关注关系构建的风险性第139-140页
        6.4.2 注重创造力支持的有效性第140-141页
    6.5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结论第143-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7页
附录1第167-169页
附录2第169-172页
附录3第172-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73-176页
致谢第176-179页
个人简历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粤词研究
下一篇:腰带长体茧蜂化学感受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