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适应性及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0-12页
        一、微课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第10-11页
        二、微课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第11页
        三、微课有助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第11页
        四、微课教学适应性研究的必要性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理论意义第12页
        二、实践意义第12-13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一、国外微课应用现状第13-14页
        二、国内微课应用现状第14-15页
    第四节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第15-17页
        一、研究目的第15页
        二、研究内容第15-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五节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22页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第18-20页
        一、微课第18页
        二、适应与适应性第18-19页
        三、教师适应性第19页
        四、信息技术教师对微课教学的适应性第19-20页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一、微型学习理论第20页
        二、认知理论第20页
        三、个性化学习理论第20页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0-22页
第三章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适应性调查第22-41页
    第一节 微课的优势及微课在信息课中的教学现状第22-24页
        一、微课的优势第22-23页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第23-24页
    第二节 问卷的编制第24-26页
        一、问卷编制的目的第24页
        二、问卷编制的结构第24-26页
    第三节 问卷调查实施第26-27页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第26页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26-27页
    第四节 教师对微课教学适应性的调查分析第27-38页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第27-29页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第29-30页
        三、教师对微课认知的适应性情况第30-32页
        四、教师使用微课实际教学行为的适应性情况第32-35页
        五、教师使用微课应用效果情况第35-36页
        六、影响微课教学的适应性因素分析第36-38页
    第五节 教师对微课教学适应性的调查结论第38-41页
        一、教师对微课的认知度第38-39页
        二、教师使用微课教学阶段的频率第39页
        三、教师选取微课教学内容第39-40页
        四、应用效果评定第40-41页
第四章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个案研究第41-53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背景介绍第41-42页
        一、研究对象选择缘由第41页
        二、研究对象所在学校教学设施情况第41页
        三、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第41-42页
    第二节 教师微课教学的适应性调查第42-43页
        一、调查目的第42页
        二、调查对象第42页
        三、调查方式第42-43页
    第三节 教师微课教学的访谈调查第43-48页
        一、考察A教师对微课教学的适应性第43-44页
        二、考察B教师对微课教学的适应性第44-45页
        三、考察C教师对微课教学的适应性第45-46页
        四、考察D教师对微课教学的适应性第46-47页
        五、考察E教师对微课教学的适应性第47-48页
    第四节 影响教师微课教学适应性原因第48-51页
        一、教师因素第48-50页
        二、外界客观因素第50-51页
    第五节 研究结论第51-53页
        一、教师自身素质达不到微课教学的要求第51页
        二、微课教学内容的选取较为困难第51-52页
        三、学校对微课教学的重视度不高第52-53页
第五章 促进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适应性策略第53-62页
    第一节 深化师资培训,主动投入教学第53-54页
        一、重视教师微课学习培训第53页
        二、加强教师微课队伍建设第53-54页
        三、设立微课教学激励机制第54页
        四、建立学校特色微课资源第54页
    第二节 优化教学观念,加强教学反思第54-56页
        一、加强教师对微课的认知第54-55页
        二、提高教师微课制作水平第55页
        三、转变微课教学策略第55-56页
        四、加强微课教学反思第56页
    第三节 深入教材分析,合理选择内容第56-59页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第56-57页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第57页
        三、合理选择微课教学内容第57-59页
    第四节 优化教学模式,增强交流互动第59-62页
        一、重点讲解的教学模式第59-60页
        二、难点突破的教学模式第60页
        三、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第60-6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第一节 研究总结第62-63页
        一、研究结论第62-63页
        二、创新点第63页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附录1第66-68页
附录2第68-69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高中英语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
下一篇:复杂光照条件下的人脸检测方法研究